“業余時間動動手賺千元”“在家輕松月入10萬”……近年來,網絡平臺出現的兼職信息,讓想要賺錢的學生、寶媽等群體心動不已。然而,檢索各地警方發布的通告能發現,兼職也成了部分不法分子騙取錢財的“掩體”。近期,新黃河記者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中心獲悉,微信公眾平臺將對兼職類營銷信息進行規范,防范這類信息對用戶產生誤導和欺騙。
網絡平臺兼職信息令人心動,多地反詐號提醒:小心兼職陷阱
“憑借手機就可以大量變現”“每天花時間在xx網站小逛一下,就能在家輕松月入10萬……”這類語氣夸張的兼職營銷內容,對于今年22歲的吳倩而言無比熟悉。大學畢業后,吳倩曾經歷一段求職期,在這期間她曾加入過大量“兼職群”,也有幾次險被騙的經歷。
“不少兼職到最后都變成刷單,有的網友一次被騙幾千塊后報警。還有兼職點贊、兼職做電商,最后都變成拉人頭賺錢。我還交過200元的會費,全當是長了個記性。”在吳倩看來,不少兼職項目的宣傳語都讓人頗為心動,實際操作起來卻是“雷點重重”。
7日上午,新黃河記者檢索全國多地公安平臺反詐服務號發現,兼職如今仍是電信詐騙的重災區,市民因做刷單、跑分、加好友兼職被騙的情況屢屢皆是。對此,不少反詐民警呼吁市民提高警惕,提高識騙防騙意識,避免落入兼職陷阱。
微信公眾平臺規范兼職類營銷信息,部分種草平臺設置風險提示
新黃河記者注意到,在反詐平臺服務號不斷提醒市民的同時,部分網絡平臺也“出手”了。10月31日,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微信公眾平臺關于兼職類營銷信息的規范》一文,劍指兼職營銷信息。
規范提到,“夸大或通過明示、暗示的方式承諾兼職收益,如有巨額收益、零成本、零風險等表述”以及“以不相關或夸張的案例突出兼職課程可以獲得巨額收益”的違規營銷內容,平臺將持續進行治理,對違規情節較輕的公眾號,將對圖文消息進行處理;情節較重的,將限制賬號相關功能,或直接限制賬號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中心外,小紅書平臺也有相應的提醒。在平臺搜索關鍵字“兼職”,會彈出“警惕網賺騙局,提升防詐意識,網絡兼職有風險,小紅書擦亮雙眼”的文字提醒。
相關法律人士介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有關規定,部分文字夸張的兼職營銷信息已涉嫌虛假宣傳。“若信息發布者明知這類兼職信息帶有詐騙、傳銷等犯罪性質還給予發布,也需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孟天宇 編輯:孫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