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門票提前7天也不一定搶到!……今年暑假,研學團正“占領”全國各地博物館

導讀原標題:故宮門票提前7天也不一定搶到!……今年暑假,研學團正“占領”全國各地博物館今年暑假,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

原標題:故宮門票提前7天也不一定搶到!……今年暑假,研學團正“占領”全國各地博物館

今年暑假,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好似全國各地熱門點的博物館,都擁有了相同的煩惱:真的太紅了,人太多了!

進館要預約,名額還很難搶,看展要排隊,“人從眾”爆滿的場景早已成了常態。尤其是暑假期間,博物館迎來了四面八方蜂擁而至、被冠以各種主題的親子研學團,瞬間成了文旅行業中又一賽道的頂流,研學熱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搶不到啊,根本搶不到”

最近的故宮,到底熱門到什么程度?

“每日限流三萬,需要提前7天實名預約搶票,定好了鬧鐘到時間幾臺手機一起刷,一連已經搶了三天,可真的還是搶不到。開始進不去,等刷到,已經顯示預約滿了,根本搶不到……”宋先生已經訂好了下周和孩子去北京的機票,無奈就是一直搶不到故宮的門票。他通過北京的朋友打聽,門口黃牛的要價也已高漲至6倍了。

就像是典型的圍城效應,想去故宮的人覺得現在連預約成功都成了奢侈,而很多預約成功抵達故宮的人卻表示,40攝氏度高溫下的北京,從一大清早開始就是人擠人汗流浹背排隊進宮的壯觀場面。“人都要熱化了,這種‘高溫+高濕’的沉浸式體驗,真的吃不消。還沒有來的人,還是緩緩來吧。”去過的人都這樣發出建議。

本想趕在暑假正式來臨前,來一趟錯峰游的方女士,還是低估了國人到訪北京旅游的熱情,尤其是對于游覽故宮博物院的熱情。

北京火車南站人流

“幸虧報名早,孩子的門票總算有了著落,我們大人門票預約不到,只能故宮外面轉轉。這次一同去的有3個孩子,研學營無需家長陪同,就讓孩子們自己去了。”

方女士的兒子在7月2日早上8點抵達東華門后,迅速換上了研學營的營服,背起書包,拿著本子和筆,開始了故宮一日游的探索之旅。由于研學帶隊的老師會隨時在家長微信群里播報活動照片和視頻,家長們開玩笑地說,好像跟著也云游了一番故宮。

研學營方女士供圖

在一個北京研學小程序上,一份名為“小皇帝的一天”的研學套餐日營售價為480元,銷量已經超過1.5萬份,而這僅僅是眾多研學機構中的冰山一角。

早上九點半取的烤鴨號

下午三點半才輪到

人潮擁擠的不只是故宮里面,還有故宮外面的烤鴨店。

排在北京必吃榜上的四季民福餐飲店,被稱之為“可以看到故宮的烤鴨店”,一般外地游客來北京都要來打卡一下。

“你知道夸張成什么程度嗎?我是早上9點半去現場取的號,看到店里面就已經很多很多人了,一大早就開始吃烤鴨,也是驚呆了。等啊等,一直等到下午3點半才輪到……”方女士說現在為了吃個烤鴨,真的是突破了極限。據說這家吃烤鴨的店是從早上營業到晚上的,唯一不變的是排隊的隊伍一直都很長。而且網上也取不了號,只能去店里拿。

除了爆火的故宮和周邊餐飲之外,國內其他的博物館情況幾乎也都差不多。

打算7月底帶女兒去西安玩幾天的周先生說,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名額也非常難預約。雖然免費,但博物館每天限流1.2萬人,每天4個整點開始放票,只能提前3天開始搶票。

“名額幾乎都是秒沒的,原來大家說的難預約都是真的。”周先生通過在旅行社的朋友了解到,暑假的確是人流井噴,名額又緊張。旅行社現在組了一個講解團,游覽基礎館之外再增加了一個珍寶館的參觀,費用是198元/人,據說約到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不過到底約不約得上,也要提前3天才知曉。

想去蘇州博物館的劉惠,遇到的也是同樣的煩惱。在預約平臺的官方公眾號上,近7天的票已經全部顯示“無票”了。

研學旅行熱潮一路狂飆

創歷史新高

現在的娃,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研學旅行熱潮的背后,是近10年來國家政策的支持。

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4年8月,下發《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后來又在義務教育“雙減”的背景下,加上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革新,催生研學旅行市場一路高漲。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一組關于研學旅行數據:2019年研學旅行人數為480萬人次,2021年增長至494萬人次,在2022年更是突破了6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對于自己為什么會給孩子報研學團,周先生給大家算了這樣一筆賬:每年暑假帶娃出行,已經成了現代家庭的剛需,但家長和孩子之間未必能看中一個地方,而且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以一家三口來算,每人的花費是3000元,那么總計就是9000元。現在市面上的研學旅行,通常都不用父母陪伴,孩子由老師帶隊和同齡人一起出行,花費雖然可能需要4000多元,但是相比較家庭花費的總支出,還是省下了四五千元,而且爸媽和孩子都有了相對的自由和放松。對于研學機構、孩子和家長三方來說,可以說是契合了彼此的需求點。

(來源:都市快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