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丨12月21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導讀【健康提醒】孩子發生熱性驚厥不可掐人中急救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表示,孩子發生熱性驚厥,家長應...

【健康提醒】

孩子發生熱性驚厥不可掐人中急救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表示,孩子發生熱性驚厥,家長應將孩子放在平坦的床上、桌面上或地板上;解開衣領,讓孩子的呼吸道保持通暢;將孩子的頭偏向一側,可保持右側臥位,避免嘔吐時發生誤吸。不可掐人中急救;不要往嘴里塞勺子、筷子、手指等任何東西;不要試圖束縛孩子的肢體,避免二次損傷。若驚厥發作超5分鐘,需盡快送醫。

另外,包括新生兒在內的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一旦出現發燒,一定要及時送到醫院,讓醫護人員去幫助孩子。嬰兒發熱不能捂汗,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涼爽通風的環境,適當地減少衣物,提高孩子的舒適度。

【疾病防控】

新冠重復感染導致重癥的風險很低

北京疾控中心表示,“二次感染”是指一個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已經徹底康復,然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復陽”是指感染者癥狀基本消失,達到出院標準之后,再次檢測發現核酸呈陽性。“復陽”患者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且基本沒有傳染性;而二次感染相當于一次新的感染,是痊愈后的再次感染,一般來說,可有臨床癥狀出現,并且核酸載量較高,具有傳染性。

二次感染后的病情是否更加嚴重?目前,新冠病毒重復感染導致嚴重疾病的報道少見。重復感染后的疾病嚴重程度與病毒感染劑量、新冠變異株,以及個人健康狀況都可能有關。總體上,重復感染導致重癥的風險很低。

【運動健身】

崴腳后不重視當心慢性踝關節不穩

崴腳后不加重視,可能會進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也就是俗稱的“習慣性崴腳”。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中心提醒,如果正經歷反復崴腳,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專業的運動醫學科或足踝外科接受治療。

當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要引起警惕:踝關節扭傷3個月以上仍然存在疼痛、腫脹等不適癥狀,或者走平路也會經常出現扭腳;長距離行走后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的癥狀;在行走的過程中出現“閃”一下或者“打軟腿”的情形;下樓梯時需要小心翼翼,很怕扭腳,或者感覺很難控制腳踝;在運動中變向比較困難;女性無法穿高跟鞋。

【科學飲食】

家庭自制餃子需注意原料、儲存等

冬至吃餃子是我國的一種習俗。家庭自制餃子時,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提醒,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餃子原料:餃子由皮和餡組成,面粉是餃子皮的主要原料,直接影響著餃子的外觀和口感。在自制餃子時宜選用優質、面筋度較高的特制精白粉或特制餃子專用粉。在餡的制備上,應選擇肥瘦適當的肉類和新鮮蔬菜。制作工具:在制作餃子過程中,使用器皿應清洗干凈,并做到原料生熟分開操作。儲存方式:盡可能按食量制作,現包現食,風味更佳。如一次制作很多,應把剩余生餃子放在冰箱凍藏保存,餐后剩下的熟餃子,建議在室溫下涼透后再放入冰箱冷藏。

【醫學探索】

體重突然下降應警惕晚年癡呆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癥》發表研究發現,中年時體重波動可以一定程度預測晚年罹患癡呆癥的風險,尤其是有一類突然變瘦的中年人,晚年癡呆癥的風險較高。

參與者接受長達39年的隨訪,他們的體重數據每2~4年就會記錄一次。研究人員將中年體重下降分為三類:一種是整個中年階段BMI持續走低,越來越瘦;一種是四五十歲時保持穩定,直到50歲后(中年晚期)出現下降;一種是50歲前持續發胖,50歲后明顯下降。結果發現,無論是中年穩定下降還是中年穩定肥胖直到后期下降,都與癡呆風險增加無關;只有BMI先升后降的體重波動者,顯示出癡呆風險顯著增加,是最需要注意的人群。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整理

校對 柳寶慶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