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不滿越來越多,而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在日前表態:可能會對美國實施“報復”手段。
與此同時,德國也再次向中國靠攏。
據德國廣播電臺消息,代表著德國360萬家企業的德國工商總會已經明確表態:十分支持其總理朔爾茨在11月1日到訪中國的行為。
據“德國之聲”消息,在朔爾茨即將到訪中國之際,德國執政聯盟政黨的官員們都在就德國的對華政策問題而進行討論,希望德國政府在朔爾茨到訪中國之前明確對華立場。
看來,德國政界十分重視德國與中國未來的關系。而這對德中兩國未來的合作而言,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是,德國總理為何揚言要“報復”美國?
這便與美國總統拜登此前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有關。能夠從該法案中獲利的,僅僅只有美國本土的電動車企業、需要購買這些電動車的美國人,以及在美國建廠的外國的企業們。
在此情形之下,不少外國企業都將因為這項法案的推出而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畢竟美國人們會優先選擇購買享受稅務減免的電動車,而外國電動車企業在美國本土市場就將失去一定的競爭力。
不僅僅是德國,法國、韓國的政府也對拜登此舉頗為不滿。但相較于韓國政府要與美方協商的態度,德法兩國領導人的表態則更為強硬。
據美國《政治報》網站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德國總理朔爾茨于上月進行的一次會面中談到了美國推出的新法案。并認為美方這一法案使得外國企業無法在美國市場進行公平競爭。
此后,馬克龍和朔爾茨還就這一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如果美國政府繼續推行該法案,那么他們也將在各自的國家中實行保護本土企業的措施,即給歐洲的制造商們提供一定金額的補貼。
如果德法兩國真的這樣做,那就相當于是在回應美國所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了。這無疑將是德法兩國對美國的貿易報復。
當然,美國并不希望與德法兩國等歐洲國家漸行漸遠,于是便提出在本周與歐洲的貿易小組協商解決該問題。
不過,有分析認為,美國諸如此類的“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行為”已經讓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關系出現了裂縫。并且推動歐洲國家與中國這樣,有著龐大市場以及強勁經濟實力的國家合作。
此前,德國總理朔爾茨就表示:將拒絕與華脫鉤,并提出了在11月份訪華的計劃。
輿論認為,這是德國向中國所邁出的第一步。而如今,德國工商總會以及德國政界對其總理朔爾茨訪華行為的支持,便表明了德國再次向中國靠攏的期待。
德國工商總會總干事長馬丁·萬斯萊本強調:這是德國的最佳選擇。而德國、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在許多方面對中國有所依賴。
他還發出警告:德國企業也無法忽視中國市場的重要作用。如果不和中國合作,德國將失去現有的繁榮,并變得更窮。
而德國企業家們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據德國《商報》消息,有100多家企業申請加入朔爾茨訪華的隊伍,但最后只有12名德企代表被同意與朔爾茨一同訪華。
據德國政府發言人表態:朔爾茨攜代表團將與中方就氣候變化、國際局勢、俄烏沖突等問題進行討論。并著重關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無論何時,國與國之間保持友好的合作關系都是一件好事。德國已經選擇排除美國的“干擾”向中國靠攏,不知道別的歐洲國家又會有怎樣的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