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佬茄子
俄軍無人機的大放異彩,顯然讓烏克蘭人看著眼饞了。為了在“無人機戰爭”中勝出、扭轉戰場局勢,烏軍也不惜花費重金訂購千架無人機,但這真的有用嗎?
據環球網援引法新社11月1日報道,日前,烏副總理費多羅夫公開證實,烏軍確實正在從全球范圍內大批量追加訂購無人機。這一舉措,顯然是為了對抗俄軍的無人機部隊。據悉,目前烏軍已經簽署了價值5400萬美元、總量超過1000架無人機的采購合同,其中一部分已經交付或正在運輸過程中,而最后300架也將于今年年內完成交付。屆時,烏軍的無人機力量將達到“空前強大”的水平,要正面對抗俄軍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此外,價值數千萬美金的下一輪無人機采購計劃也已經被澤連斯基政府提上日程,未來可能還將實現“無人機國產化”,增強烏軍持續對抗俄軍的能力。
據悉,烏軍采購的無人機中可謂是“魚龍混雜”,既有小型偵察無人機,也有與俄軍使用的“天竺葵”類似的自殺式無人機。據悉,這批無人機中,有至少200架是來自拉脫維亞的“企鵝”系列無人機。這種開源的模塊化無人機擁有長達20個小時的長航時,既能搭載偵察模塊進行對地偵察任務,也能搭載戰斗部進行“自殺式打擊”,有消息指出,烏軍已經開始在俄烏邊境使用該無人機對俄境內進行偵察活動;除此之外,烏軍還采購了來自波蘭的“戰友”自殺式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搭載了小型聚能戰斗部,不僅能殺傷人員,還能對輕裝甲目標構成重大威脅,如BTR、BMP戰車等等。
除此之外,烏軍還采購了大量的波蘭“飛行之眼”、美國AeroVironment公司的RQ-20等無人機。從采購的規模、結構和數量上看,烏軍使用無人機的戰術,似乎與俄軍不太一樣。眾所周知,俄軍使用無人機的戰術,主要是通過遠程操控的無人機對烏后方設施進行打擊,其性能突出一個續航和破壞力;但烏軍采購的絕大多數都是小型偵察無人機,主打的都是便攜、續航和高態勢感知能力。顯然,烏軍不會是買這些無人機來效仿俄軍大打“自殺式襲擊”的。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向烏軍提供了大量先進遠程火炮和火箭炮,如美國的海馬斯系統、法國的凱撒火炮等等。而這些火炮在對俄構成大量損害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此前美軍援助的自殺式無人機無法承擔前線偵察、火力引導任務的弊端,加上TB-2無人機的短缺,使得烏軍嚴重缺乏足夠的偵察無人機、無法對俄陣地進行精確打擊。在此之前,烏軍甚至不得不依靠民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和標定。而烏軍采購這批無人機,顯然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遠程火炮優勢,使其能夠更有效地對俄軍進行打擊破壞,而不是為了直接對俄進行打擊。
就目前來看,俄烏雙方其實都嚴重缺乏反無人機能力,因此雙方的“無人機大戰”實際上是“矛與矛的爭斗”。在這種情況下,俄烏雙方都只能依靠“給對方造成更大傷亡”來接近勝利。因此可以預見的是,烏克蘭采購如此巨量的無人機,短時間內只能起到增強自身前線地面部隊的戰斗力的作用,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烏軍的進攻節奏加快,而不能直接左右俄烏沖突的勝利。但如果這些無人機被證實能夠大幅提升烏軍的遠程打擊精度,那么隨著西方源源不斷的支援流入烏克蘭,俄軍可能將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反制烏軍無人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