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引發了歐洲國家的眾怒,法德領導人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在貿易領域對拜登政府采取“報復措施”。
為了安撫歐洲盟友,消除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千里迢迢地前往歐洲,同歐盟多國代表就貿易問題展開了會談。
然而,由于拜登政府沒有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戴琪的歐洲之行并未取得什么進展。據觀察者網報道,在結束于布拉格召開的會議后,戴琪和歐洲多國代表都沒有發布有價值的回應。
從雙方的表態來看,美國和歐盟的此次溝通相當于“黃了”,美歐雙方矛盾依舊,存在的問題仍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美國還拿不出什么實質性的舉措,只是靠貿易代表來說好話、“畫大餅”,那不僅不會取得任何效果,還會激化和歐洲盟友的矛盾。
歐盟想要的是與美國展開直接的談判,而這不是戴琪能夠全權負責的。此前歐盟委員會已經同美國組建了一個聯合工作組,通過該工作組,歐盟可以與拜登政府展開談判。
這場談判的結果可能直接關乎到美歐雙方的貿易合作,比如會不會爆發“貿易戰”。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明確表示,他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商定了對美國的貿易反制措施。
不過他們也知道美國對于歐盟有特殊意義,所以作為歐盟的“領頭羊”法德兩國還是想盡最大的可能避免和美國撕破臉,這也是歐盟國家的一致意見。
在布拉格的會議中,瑞典貿易部長福賽爾就回避了與美歐“貿易戰”相關的話語,他只是指出,在歐盟國家看來,美國推行《通脹削減法案》的舉措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然而從目前的消息來看,美國并沒有放棄《通脹削減法案》的意思。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坦言,該法案引來了韓國和歐洲國家的擔憂,美國肯定會考慮涉及該法案的相關問題。
但《通脹削減法案》是美國通過正常立法程序來設定出來的法案,而立法權威是不容忽視的,所以美國政府必須繼續執行該項法案。
耶倫的話等于堵死了美歐就這一問題展開談判的可能,要知道,美歐之間的癥結就出在《通脹削減法案》上,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據悉,該法案將對美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予以高額補貼,美國消費者只有在購買符合本土生產規定的電動汽車時才能拿到約7500美元的稅收優惠,歐洲國家的電動汽車并不在補貼的名單之中。
美國政府此舉將刺激消費者更多地購買美國電動汽車,這對于別國同行來說就是一個壞消息,也難怪歐洲國家會如此憤怒。
法國馬克龍認為,拜登政府對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補貼是在實行“雙重標準”,因此歐盟也完全可以實行相關的補貼激勵計劃來回應拜登政府。
眾所周知,電動汽車產業是一片“藍海”,是一個具有極強帶動能力的產業,要是哪個國家能率先占據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將對該國經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力。
電動汽車產業是一個新興的萬億級產業,企業不僅能在一次銷售時取得可觀的利潤,還能通過后期的保養、維修、更換零部件等途徑來長久地獲利。
此前歐盟已經宣布,到2035年時,歐盟將停止燃油汽車的出口,屆時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型會一步步取代燃油車的地位。
此前很多體量不大的國家僅靠著燃油汽車等幾個行業就能獲得不菲的收入,擁有了邁入高收入國家的門票,在汽車行業即將轉型的今天,他們更加不想錯失這個機會。
為此,他們已準備好對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予以高額的補貼,以抵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帶來的影響,但這勢必會引發一場跨越大西洋的“貿易博弈”。
一旦“貿易戰”打響,美歐同盟會受到嚴重沖擊,雙方財政也會面臨挑戰。更為嚴重的是,美歐相繼頒發的補貼措施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將更多國家和企業卷入其中。
如果大家都用這種方法來補貼自家產業,設置關稅壁壘,那世界市場的秩序就會被徹底打亂,因此法德等歐洲國家才會希望在談判桌上與拜登政府達成妥協。
他們表示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用這種方法來“報復美國”,所以接下來該怎么做,事情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就全看拜登政府要如何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