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改變戰法,全力摧毀烏克蘭戰爭潛力,背后原因,值得解放軍研究

導讀俄烏沖突爆發至今已經過去了8個月的時間,雙方的傷亡和消耗都十分巨大,已經進入到了“拼內力”的階段,隨著冬季的臨近,俄軍改變了戰法,...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已經過去了8個月的時間,雙方的傷亡和消耗都十分巨大,已經進入到了“拼內力”的階段,隨著冬季的臨近,俄軍改變了戰法,開始全力摧毀烏克蘭的戰爭潛力,以此來取得最終的勝利。

(俄羅斯總統普京)

在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之初,是極力避免攻擊民用基礎設施等非軍事目標的,因為按照普京的戰前設想,是要通過閃電戰快速占領基輔,從而控制整個烏克蘭,如果攻擊了基礎設施,自己將來還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重建,這也是繼戰爭開銷后一筆不小的投入,對于本就不富裕的俄羅斯經濟來說是能省就省。更重要的一點是,俄烏作為原蘇聯加盟國,雖然分家多年,但在感情上多少有一些好感度,至少沒有達到敵視的程度,比如烏克蘭國內的眾多俄羅斯族,以及火遍全球的那位手持蘇聯旗幟期盼俄軍到來的烏克蘭老奶奶,都說明俄軍在烏克蘭內部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但是,一旦攻擊了民用基礎設施,必然會影響烏克蘭民眾的日常生活,時間一長必然會產生對俄羅斯的負面情緒,甚至是反俄情緒,損害俄軍的形象,這對于俄羅斯來說,即便控制了烏克蘭,也會失去民心,將來是不好管理的。

(手持蘇聯旗幟期盼俄軍到來的烏克蘭老奶奶)

雖然此后俄方速戰速決的計劃已經落空,但是這種想法仍然存在,并沒有對基礎設施動手,這最終也讓俄軍嘗到了苦果,由于打得畏手畏腳,不但拖延了進攻錯失戰機,還間接給俄軍出現重大傷亡埋下了伏筆。戰爭消耗到現階段,俄羅斯方面也終于下定了決心,對戰場上的對手過于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心軟并不會讓對手停止攻擊。因此不要怕打破這些瓶瓶罐罐,先取得戰爭的勝利才是關鍵。

(資料題:俄羅斯使用的“見證者”自殺式無人機)

隨著烏克蘭攻擊了克里米亞大橋,以及俄軍更換總指揮,俄羅斯在特別軍事行動中的戰法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從只打擊軍事目標,消滅烏軍有生力量,變成對烏克蘭后方實施不間斷的大規模轟炸,并且集中轟炸烏方的基礎設施、供電設施和系統等。這種新戰法的目的在于全力摧毀烏克蘭的戰爭潛力,瓦解烏軍的戰斗意志,最終實現勝利的目標。澤連斯基上周曾表示,烏克蘭境內有30%的發電站被摧毀,全國范圍出現大規模斷電。日前,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俄羅斯近幾周使用了近400架自殺式無人機打擊了烏克蘭境內目標。現在烏克蘭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限電,烏克蘭方面承認,面對俄方對電網的襲擊時無能為力。

(烏克蘭部分地區開始限電)

戰爭到了這個階段,俄烏雙方就是在拼消耗,看誰的資源和人力能夠經得起消耗,能夠在受到損失后快速補充。隨著俄羅斯30萬征兵工作接近尾聲,烏克蘭也宣布了新的動員計劃,60歲以下相關人群都是征召對象,動員工作也將持續到明年。

顯然,俄羅斯的這種戰法讓烏克蘭疲于應對,而且放大了小國在與大國的軍事沖突中的天然劣勢。這也使得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必須得加倍支援烏克蘭,才能確保其不會崩潰,而且澤連斯基近段時間也不斷催促西方國家趕緊打錢,否則將難以支撐。但如此一來,美西方就面臨一個巨大的無底洞,可能多少援助都無法將這個洞填平。

所以俄羅斯的新戰法同時打擊了烏克蘭和它背后的西方代理人。這個戰法的背后,是俄羅斯成立的能源專家團隊在給俄軍指示空襲目標,告訴他們應該向哪里開槍,而且這些攻擊極難防御。那么俄羅斯轉為摧毀烏克蘭戰爭潛力,以及使用專業人員來輔助俄軍完成打擊任務,這些實戰經驗都值得解放軍仔細研究。

(解放軍戰士用望遠鏡眺望寶島)

眾所周知,因為我們可能在未來面臨不得不進行的那場“統一之戰”,勢必會面對俄羅斯所出現的這些情況。但是,與俄烏之間不同的是,我們完全屬于內部事務,而且我們也再次重申,絕非針對同胞,而是針對分裂分子,所以我們面對的情況要比俄羅斯還要復雜。在8月舉行的封鎖演習中,對岸已經出現了物資匱乏的情況,并且出現了反對分裂分子的聲音。因此,如何降低傷亡和附帶損傷,或者是能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瓦解對岸的戰爭潛力,是一個重要課題,總而言之,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都是我們的首要選擇,也是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期盼。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