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拆臺:歐盟兩大臺柱陷入分裂又依賴美國,但美國只顧瘋狂賺錢

導讀據法國媒體近日報道,評論家樊尚·科朗等人發表文章《在重要峰會前夕巴黎和柏林關系轉冷》,該文大意是世界大勢已經變了。過去人們看到中東...

據法國媒體近日報道,評論家樊尚·科朗等人發表文章《在重要峰會前夕巴黎和柏林關系轉冷》,該文大意是世界大勢已經變了。過去人們看到中東各國四分五裂,依賴美國,但如今團結起來反對美國。過去,歐盟團結起來壯大自身,想要與美國平起平坐,但如今卻則陷入分裂且又依賴美國。

作為歐盟的兩大“臺柱子”,巴黎和柏林之間因為能源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分歧在于連接西班牙和法國的天然氣管道計劃。該計劃得到了柏林和馬德里的支持,它們認為這是改進伊比利亞半島通過法國向歐洲其他地區輸送天然氣的一種方式。伊比利亞半島有許多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馬克龍個人公開對此表示反對,并且特別提到重型基礎設施穿越比利牛斯山保護區所造成的影響。

朔爾茨則堅決支持該計劃。德國總理甚至前往西班牙,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一起推動這一管道項目。而就在幾天前,他在柏林與法國總統共進晚餐。總的來說,應對能源危機是巴黎和柏林之間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與其他國家一樣,法國不接受朔爾茨宣布的2000億歐元支持德國家庭和企業的計劃,因為歐盟其他國家就連一個子都沒有分到。

德國則認為這些錢都是自己的,當然應該首先用來救濟自己,這不算什么自私自利。在歐盟27國為爭取降低能源價格而進行的談判中,法國和德國每天都處于對立當中。數周以來,德國人一直在阻止為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而法國則堅決支持設定上限。爭吵的背景則是美國人只顧瘋狂賺取液化天然氣高額利潤,而且簡直要發出狂笑。法國已經多次指責美國把對歐供給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抬高了四倍之多。

這造成了極嚴重的問題,即許多歐洲工廠為了維持生產,只能把設備搬遷到美國,從而可以利用美國仍然相對便宜的能源價格。留在歐洲的工廠面對能源為首的各種成本瘋狂上漲,即使勉強進行生產,在價格上也會失去所有的競爭力。美歐之間,以及歐洲的兩大“臺柱子”之間,完全就是在互相拆臺,將整個西方世界面臨的巨大危機進一步放大。而它們的共同“敵人”俄羅斯并沒有在烏克蘭停手的任何意思。文/PY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