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軍事專家PY分析指出,雖然高喊“臺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下臺后就頻頻去“拜鬼”的日本前首相安倍已經于幾個月前在街頭被刺殺,其耗資不菲、受到大部分民眾反對的國葬儀式也搞完了,但把安倍祭上“神壇”的自民黨野心也已不再掩飾。日本政府接連拋出一系列政策,大肆擴充軍費,大買先進武器,還儲備戰略物資。
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日本政府出臺了一部名為《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的法律,并迅速將其實施推進。重點儲備物資包括半導體、蓄電池、云計算相關設備還有液化天然氣。值得注意的是,可直接用于軍事目的的船舶發動機、螺旋槳甚至是聲吶也是重點進行管制和需要大量進行儲備的物資。法律還要求儲備抗菌藥物和化肥。
當然,無論日本如何努力儲備物資,是不可能與國力雄厚、地大物博的中國比拼潛力的。因此,日本過去那種搞一批數量少但科技水平較高的武器,爭取能夠短時間內打出一個有利局面的“賭博軍事思想”仍然存在。以海自航母為例子,日本海自從2005年以來就在進行一系列滑躍式飛行甲板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包括艦載機著艦系統,艦載機艦機協同綜合控制系統、耐高溫甲板涂層,大型空艦武器升降機等。
按照現在的日本造艦水準,改造一艘航母最多僅需要2年,現在對“加賀”號已正式開工改造,整個工期將控制在16個月,還包括6+6個月的廠方試飛/試航測試,加上購買12架F-35B戰斗機,大致交付時間最快可以在2023年年中實現,這已經屬于非常快的速度。國際上常規動力航母的建造周期為48至55個月,加上試航試飛時間,形成初始戰斗能力需60至66個月。
此次海自航母需求的成形之路為:“護衛艦”→“防御型航母”→V/STOVL航母。第一次需求“護衛艦”的直接目的就是“瞞天過海”,而對戰術層面的需求尚未獲得。對于其中的“防御型航母”,其需求生成有兩次重大的變化。第一次是聲稱可以“多用途使用”,當時的“多用途”的重點是注重于“非戰爭軍事行動”,其發布時間是2017年12月下旬的圣誕節,當時正是“加賀”艦突然進塢后的第二天,當然這又是“虛晃一槍”。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