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方密集炒作大陸登島解放臺灣的時間節點問題,已經從之前的2027年拉近了2023年。臺灣當局也宣稱要關注2023年。與此同時,美方軍事專家也開始研究解放軍跨海登島能力。美國媒體《1945》和軍事戰略網站《巖石上的戰爭》,分別就“中國已經組建解放臺灣的先鋒部隊”、“中國的民用船隊10天可運超30萬人登島”進行了研究,引起了秦安戰略高度關注,也有朋友推來相關鏈接,提醒重視這個動向。為此,今天專門梳理分析相關情況,以有助于我們知己知彼、抓住時機促成祖國偉大統一。
近日,美國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軍事專家羅布林,在美媒《1945》上發文表示,中國已經組建解放臺灣的先鋒部隊,這支部隊總規模超過7萬人,可以說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重兵集團,將是解放臺灣的開路先鋒。他指的部隊其實是說中國海軍陸戰隊部隊,特別強調在解放軍新一輪軍事改革后,得到快速的發展擴編,實力大幅度上漲。這其中,還特別提到解放軍海軍陸戰隊擁有全球最快的“游泳坦克”。
無獨有偶,美國軍事戰略網站《巖石上的戰爭》發表了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美國海軍退役船長舒加特的文章,對中國的軍民兩用滾裝船隊等跨海運輸能力做了估計。這位美國海軍退役船長的研究方法,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該退役美海軍船長的評估方法是,使用公開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數據,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擁有的大型遠洋渡輪和汽車運輸船進行了調查。列入估算范圍的船有一個“活躍使用”的標準,即在AIS系統中在幾周內有過活動的船只。
2021年8月,該退役船長首次對中國的民用滾裝汽車渡輪和汽車運輸船能夠顯著提高解放軍對臺灣發動兩棲攻擊做了估算。文章顯示,他當時的估計數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中國的滾裝渡輪總噸位約為75萬排水噸;二是汽車運輸船約為42.5萬噸;三是中國海軍全部傳統兩棲艦船約37萬噸,三者之和作為解放軍可能擁有的跨海運輸能力,總量大約為150萬噸。
2022年發表文章前,顯然作者又重新進行統計分析,認為這個跨海運輸能力已經達到了240萬噸,也就是大概一但年增加了90萬噸。以上三類運輸船均有增長。但特別指出,增長的絕大多數不是由于中國新造的艦船,而因為發現了去年的調查中沒有發現的船只,尤其是在香港注冊的汽車運輸船,增加了57.5萬噸。
與此同時,該美海軍退役船長對中國在這一年中建造的新艦船進行了統計。也同樣包括上面的三類。一是新增四艘汽車滾裝渡輪,總排水量約5.6萬噸;二是新增3艘汽車運輸船,總排水量大約5.5萬噸;三是中國海軍第二艘4萬噸級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在2021年底投入使用,以及第3艘即將投入使用,作者估計解放軍擁有的兩棲運輸能力已經增長到大約45萬噸,也就是比去年統計是增加了8萬噸。合計這三類新艦船合計增加了5.6+5.5+8=19.1萬噸。
除過數據上越來越精準的統計,該退役船長還特別指出了兩點:一是民用汽車滾裝船和運輸船通常比同噸位的軍用兩棲攻擊艦擁有大得多的裝載能力,因為軍用兩棲攻擊艦為人員提供大量的生活空間;二是中國建造的民用汽車滾裝船和運輸船要比美國軍艦要便宜得多。
基于以上數據的統計分析,這位美海軍退役船長對大陸跨海運輸能力做出了兩個波次的評估:第一波進攻時,中國海軍的兩棲戰艦可以運送大約21000名士兵,加上民用汽車滾裝船和運輸船,可運送超過8個重型旅的裝備和大約6萬名士兵。第二波運輸,在占領了臺海岸之后,這些軍用和民用船舶能夠持續運輸,每天運送超過4個重型旅的裝備。單單滾裝船和汽車運輸船就可以在大約10天內運送7個完整的集團軍,超過30萬名士兵及其車輛。
顯然,這個估計依然是非常保守的,并非考慮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舟橋架設能力,以及百舸爭流、萬船競發的人民戰爭能力。
事實上,前面提到了兩類“國之重器”、“軍中利器”。一種是“游泳坦克”,一類是“滾裝船隊”、汽車運輸船和兩棲攻擊艦。后面的三種運輸船,前面說得很多了。下面我們看看“游泳坦克”以及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具體情況,以增加我們老百姓必勝的信心。
海軍陸戰隊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間,規模一直較小。上個世紀90年代末,總規模約9000多人,不到一個重裝師的兵力,而當時臺海軍陸戰隊超過1萬人。根據美專家的數據,經過近年來的新軍事變革,這支部隊已經擁有6個海軍陸戰隊旅和6個兩棲作戰合成旅,海軍陸戰隊一個旅是7000多,12個旅就超過8萬人,而且具有兩棲坦克、兩棲戰車、兩棲自行火炮集約化組成,可以將部隊安全地送上岸進行掩護,并有效地消滅據點的敵人,壓制敵方重型裝備。
其中所講的“游泳坦克”,應該是指解放軍現在大量裝備的05式兩棲坦克,具有強大的水上快速浮渡能力,在水面上的航速可以達到25-28公里/小時,這個速度是世界各國兩棲車輛中最快的,速度超過美國同類裝備一倍。
另外,解放軍05戰車車族也是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的主力武器,除了獨一無二的高航速,還有一大亮點就是火力強大,足以將臺軍大量的主戰坦克正面擊毀,而且還有專門的救援、掃雷型號,在登陸作戰中將發揮維修車輛和開辟 "安全 "通道的任務。實戰中,05式步戰車、05式兩棲坦克可以完美配合,實現登島突擊任務。
很顯然,前面提到的美軍事專家以及美海軍退役船長,如此這般研究解放軍海軍陸戰隊以及跨海運輸能力,其目的是思考臺軍以及企圖介入臺海沖突的美軍如何對付這支強大的力量。那么,美軍和臺軍能怎么辦呢?
他們的研究認為,美軍唯一能做的就是發射大量反艦導彈,并且在臺灣海峽布設大量水雷來摧毀這些艦船。事實上,對于擅長作戰模擬的美軍,肯定已經算過細賬了,當然,他們前面的研究也是一個算細賬的過程,其結果很明確,美國官方也毫不掩飾,那就是一旦介入、必然慘敗。當然,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依然是絲毫不可懈怠,也要學會算細賬。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反而要高度重視敵人。
這之前,我看到這樣一個消息,最近在談到烏克蘭彈藥告急時,美國一名退役海軍少將說,“在烏克蘭戰爭中,美國用7年生產的標槍導彈,三個月就打光了。”他也透露,美國目前僅僅擁有幾百枚遠程反艦導彈,如果和中國打仗,只能用24小時。
這也提醒我們,在臺海作戰中,我們一定也要算細賬,尤其是要算導彈數量和質量的細賬。在關注烏克蘭危機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呼吁,解放軍的統一之戰,必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打好“導彈戰”“無人機戰”,包括本質為控制與反控制的“網絡戰”。
最后,面對美方這種細致入微的研究能力,就中國怎么辦提出幾點建議:其一,也要做好相應的研究能力,包括美軍利用民用船只偷偷運兵的可能,嚴密監視可以被用作運輸美軍的大型民用船只;其二,開辟該船長研究之外的兵力跨海運輸能力。估計這位船長沒有看過《三國演習》中的“連環計”,一旦跨海之戰開始,中國勇敢的船民可以全部出動,把臺灣海峽全部鋪滿完全沒有問題,當然還有其他“明修棧道、暗度成倉”的大招,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其三,摧毀對方攻擊跨海運輸的武器裝備。這就要打好我們多次強調的導彈戰,將對手準備打擊解放軍運輸船隊的武器裝備,在沒有使用之前,就最大限度地直接摧毀。
一句話總結:各方都在緊鑼密鼓準備之中,兩岸統一進入快車道!
秦安,2022年10月27日,成都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