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的失敗,問題出在內部,普京親自坐鎮解決,所用方法簡單直接

導讀對俄羅斯來說,俄烏戰爭的進展正在從最初的全線出擊變成近期的舉步維艱。這種轉變讓外界看到了俄軍及俄政府內部的組織混亂和效率低下。近期...

對俄羅斯來說,俄烏戰爭的進展正在從最初的全線出擊變成近期的舉步維艱。這種轉變讓外界看到了俄軍及俄政府內部的組織混亂和效率低下。

近期,俄軍在前線戰斗同時,還要隨時準備應對烏軍可能發動的“臟彈”襲擊,另外,軍警在加班加點撤離平民時,俄羅斯安全部門卻在同期傳出消息,說要應對俄羅斯控制區內的烏克蘭“撒旦教”問題。這種搞不清重點,分不清主次的做法,讓普京政府相當惱火。

(俄羅斯總統普京)

而就在近日舉行的旨在保證軍需供應的“政府協調委員會”上,普京專門發表講話,要求相關部門關注實際情況,根據不同方面的實際需要,制定明確的計劃。這個發言被俄羅斯官方媒體報道后,引起外界廣泛關注。目前俄方在戰場上的各種被動,多半與其混亂且沒有計劃的內部管理有關。

從普京親自坐鎮解決這件事情來看,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即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局面,問題主要出在俄內部。

(缺少后勤保障,讓俄軍在戰場上陷入被動)

不可否認,俄軍戰斗力的問題和俄軍軍改實際成效不足有關,它一方面讓俄軍以發展戰略部隊為名,精簡縮小常規部隊,另一方面也讓部隊裁撤后勤保障相關部隊,將其分包至社會機構及企業。此舉就讓原先集中在軍隊的問題擴散開來。

普京發現,當后勤問題暴露出來后,提供后勤保障的俄政府機關、相關機構、軍工企業、俄聯邦各地區等呈現出行政效率低下、保障能力不足、產能不足等問題。雖然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資金保障不足等借口遮掩,但面對俄軍在前方立足未穩就要轉進的困境,說什么借口都顯得蒼白無力。

說到底,俄軍的后勤保障可能比前后方都吃緊的烏方還要嚴峻。烏方由于后勤系統被打亂后重組,所以在經手渠道相對較少的前提下,對前線的供給和花費相對充足。

(海鷹無人機報價接近10萬美元,實際效果卻不能令人滿意)

相比之下,俄方的采購系統由于鏈條過長、上下級關系遍布,導致吃回扣等貓膩不少。這其中比較惡劣的例子莫過于俄方花大價錢采購民用物資,拼裝的海鷹型無人偵察機仍需要俄軍觀察員自行掛載攝像頭。

事實上,海鷹偵察機的案例只是俄方后勤問題引發的一個負面效應。開戰不久,有關俄方后勤去國際采購市場購買民用對講機、民用防護用品,導致俄軍遭遇損失的案例已經在互聯網上瘋傳。

眼下這種局面,外界可以清晰地發現,俄方雖然準備好了出兵烏克蘭的心理準備,但俄方從上到下都沒有為軍事行動提供切實而高效的支持。前線俄軍所需的武器裝備、彈藥、物資和兵員,后方一直未能保證有效供應。雖然俄官員可以把責任分攤到生產、物流、保障等整個產供鏈環節,但歸根結底還是俄政府部門、機構和地方政府存在的官僚主義、執行力弱等問題引發了嚴重的后果。

(對俄方來說,后勤問題永遠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事已至此,留給俄軍的時間其實已經很有限了。雖然烏克蘭戰場在雨季會進入翻漿期,導致雙方不得不停手防御。但入冬封凍后,烏方仍可以借助皮卡車等裝備越過第聶伯河襲擾。這使得俄方必須抓住機會,至少在短時間內整理整頓一番。

這樣一來,在俄軍一再敗退,俄烏前線戰局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普京提出了非常簡單而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跳出現有框架成立一個專門的“軍需保障戰時協調委員會”,建立起高效的戰事管理和供應保障體系,如此再配合部分動員令征召的30萬兵員,俄軍才可能頂住烏軍的進攻,保住占領的烏克蘭四州。進而繼續其“保衛頓巴斯”的行動。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