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內部問題驚動普京,俄羅斯現在最缺的,是一場解放軍的軍改

導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往今來的歷次戰爭都已證明,后勤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最終走向。而在經歷8個月的鏖戰之后,俄烏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往今來的歷次戰爭都已證明,后勤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最終走向。而在經歷8個月的鏖戰之后,俄烏戰爭也已經從最初的軍隊戰力比拼,變成了一場后勤上的較量。

據塔斯社等俄媒報道,近日,俄羅斯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協調委員會,以保障俄軍在此次戰爭中的各項需求。這個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包括:保障軍隊武器供應;完善各級政府以及軍方相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統籌醫療、交通等部門協作;確定物資價格、選擇后勤物資供應商等。

相比于原本負責相關事務的軍方后勤保障力量,這個新成立的協調委員會層級很高,參會成員基本都是部長、常務副部長等高官,負責領導這一委員會的更是俄總理米舒斯京。

俄總統普京也已確定,要在近日主持這一委員會的相關工作會議。這也是自俄烏開戰以來,普京首次親自出席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會議。這不僅體現出了普京政府對于俄軍后勤保障的重視,也同樣說明了俄軍后勤體系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足以驚動普京本人出面協調。

俄總理米舒斯京

開戰至今,由于烏克蘭得到了西方的大力支持,再加上俄軍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俄方現在可以說是陷入了俄烏戰爭泥潭之中,在烏克蘭前線的戰損不斷增加。

現在,這場戰爭既是俄烏兩國軍隊戰力的比拼,也是雙方后勤保障能力的綜合比拼。獲得武器、彈藥等物資補給速度更快,各類庫存武器更加充足的一方,自然能夠取得優勢,甚至可以在未來將優勢轉為勝勢。

但與有著西方大力支持的烏克蘭相比,俄羅斯在后勤保障能力上有著其不足。由于無法從外部直接獲得軍事物資援助,俄羅斯現在只能自行解決所有后勤問題,也就是在拿自己多年攢下的物資儲備和軍工等部門的生產能力與整個西方對拼消耗。在此情況下,普京命令米舒斯京牽頭,組建新的協調委員會無可厚非,但在俄軍原本有類似專門機構的情況下,這一委員會的建立,難免有為此前不足補課的嫌疑。

在此前的軍改之中,俄軍組建起了一支總人數達30萬人的物資技術保障力量。最高指揮機構是俄國防部物資技術保障參謀部,該參謀部下屬的鐵道兵總局等10個機構負責具體事務。在戰爭之中,這支保障力量自然要承擔起整體的物資保障工作。

但從俄烏戰爭中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支在應對敘利亞戰爭等低烈度沖突時還能夠完美發揮作用的軍方保障力量,在真正面對俄烏這種大戰時,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無法在確保前線補給的同時,完美協調地方力量了。

在8個月的戰爭之中,俄軍的后勤保障能力飽受質疑。在前線,俄軍遺棄坦克、裝甲車等作戰車輛的現象經常出現,且很多被遺棄的車輛并沒有出現大的損壞,只是因為缺乏彈藥、油料等補給物資,才被迫放棄。

在后方的武器生產環節,問題更加嚴重。由于主力裝備產量不足,難以及時彌補前線的損失,俄軍只能大量消耗庫存。此前已經傳出了因為新坦克產量不足,俄方從庫存中拿出800輛老一代的T62坦克,準備翻新后供給部隊的消息。俄軍導彈部隊也在大量使用蘇聯時代的庫存導彈,甚至出現了讓S300防空導彈客串對地導彈的事。

因此,俄方現在建立高層級的協調委員會,就是想要亡羊補牢,彌補軍方體系的不足,建立起早就應該建立的聯合后勤指揮體系,在短時間內強力整合軍隊、交通、醫療以及生產等部門的力量,確保自己不會在這場消耗戰中敗下陣來。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俄烏戰局打到現在,已經給了我們諸多啟示。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進入信息化時代后,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對于后方各部門統籌協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軍方后勤部門在和平時期,為可能的戰爭儲備足夠的物資,做到在緊急情況下,既確保前線物資充足,又做好后方各部門的協調工作,確保后方的補給一直能夠跟上消耗。從這個角度來看,現階段俄軍最缺的,就是一場解放軍式的軍改。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

事實上,隨著軍改的深入進行,我國已經未雨綢繆,提前建立起了聯勤保障部隊,以便統籌原有力量,增強危急時刻的物資保障能力。相信在吸取了美俄等國的經驗教訓后,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們需要動用軍隊解決問題,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能夠交出比俄軍物資技術保障參謀部更加完美的答卷。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