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將中美關系定位為“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模式。按照美方的說法就是:“在有利于美國方面進行合作,在不利于美國的情況下展開競爭”。也就是說,美國試圖掌握中美關系的主動權,全程主導中美之間的合作或者競爭。顯然,這又是美國霸權主義思維的一種典型體現。
圖注: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
所以,美國在經貿、氣候和危機管控等方面一直在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則在政治、軍事和科技等領域上,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挑釁和打壓。據中新網報道,美國司法部長日前就所謂“人權議題”對中國發起挑釁。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中方敦促美方有些人員改弦易張,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攻擊,中方將繼續維護中國公民正當合法權益。
其實,這僅僅只是美國打壓中國的一個縮影。為了阻止中國崛起對其霸權地位形成挑戰,美國近年來在挑釁中國方面,可以說是達到了喪失理智的狀態。為此,美國不止是利用所謂的“人權議題”,對中國內政橫加干涉,同時還在包括經貿和軍事等領域上對中國發起挑釁。
為了防止中國的崛起對其霸權地位形成沖擊,美國利用其聯盟優勢,拉攏盟友建立各種各樣的軍事和政治聯盟,企圖孤立中國。與此同時,美國還利用自身的科技和,拉攏日韓等附庸建立起芯片聯盟,企圖對中國實施高端技術封鎖,阻緩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上超越美國的腳步。
為了吸引地區國家參與反華聯盟,美國企圖搬照挑起烏克蘭危機的那一套模式,用于亞太地區圍堵中國方面上。因此,今年早些時候,白宮利用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臺的機會,挑起了新一輪臺海危機,企圖借此挑起地區緊張對抗狀態,迫使地區國家參與到其遏制中國的聯盟中去。
當然,美國所要面對的是一個實力與美國相差無幾的中國,導致其挑釁行徑所要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所以,必須只能通過維持與中國的溝通渠道,確保自己所點燃的危機大火,不至于給自己引火燒身。所以,據環球網報道,美方正試圖安排中美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面對面會晤。
盡管有美媒聲稱,美國白宮和國務院度正在全力以赴,單方面積極安排中美會晤的事宜。不過,對于中美領導人即將會晤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句話就給頂了回去。據環球網報道,就有關“中美領導人即將在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的報道,中方回應非常耐人尋味: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信息可公布。
美國人應該清楚的是,當今這個時代是美國有求于中國。至少在兩國海上風險管控、氣候變化、禁毒和衛生等領域上,美國急需來自中國的合作,以便解決這些令棘手的問題。不過,在佩洛西竄臺之后,中方宣布暫停與美方在上述領域上的合作,以至于有美媒直呼“美國承受不起這種代價”。
盡管美方多次尋求與中國恢復某些關鍵領域的合作,但對于美方的呼吁,中方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已讀不回”。所以說,拜登政府這時候單方面積極尋求與中方的領導人會晤,為的就是西方中方恢復在某些“對美國有利”的領域展開合作。不過,從外交部所釋放出來的信息來看,中方對于美方迫切的會晤請求,中方給出的答復就是“等等看吧”。顯然,中方所等待的,就是看美國能夠拿出什么誠意,
美國尋求主導中美關系的整個發展過程,就目前來看已然是力不從心。當然,中國也不會慣著它。所以,在美國非要展開競爭的領域,中方就陪它玩到底。但在美國需要合作的領域,既然美國沒有誠意,那么中方就干脆就讓子彈多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