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牧之野授權,“秦安戰略”在今日頭條平臺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擱在以前,是不可能有這么一個計劃的。
這就像準備要修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中國努力數載談判,讓利不少,就是不放,而這幾個月過去,已經拍板要修。
10月初,普京與埃爾多安溝通,對外界釋放了要在土耳其建立天然氣樞紐的想法。
這個不難理解,土耳其是北約成員,且俄土之間有天然氣管道,如果把原來準備運往歐洲的天然氣送到土耳其,既能轉賣歐洲,也能拉住土耳其。
俄土天然氣管道戰爭中一直保持輸氣,且協議也是剛剛簽訂,道理與冬奧到中國來差不多。
2022年1月,俄氣出口公司表示,與土耳其石油管道公司(Botas) 簽署關于對土供應天然氣和使用輸氣基礎設施的新協議,其中供氣協議規定,自1月1日起,每年通過“土耳其流”出口多達57.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為期4年。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通過“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經黑海向土耳其并通過土耳其向南歐和東南歐國家供應天然氣。該管道的設計能力為每年315億立方米天然氣。
歐盟也不傻,對這條管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象征性制裁,留著備用。
據天然氣管道運營商South Stream Transport B.V.公司9月29日稱,歐盟制裁禁止為服務于俄境內的“土耳其流”提供商品和服務。
9月,俄最開始通過匈牙利輸送超量天然氣,并通過匈與土溝通。
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與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議長穆斯塔法?森托普會行會談,雙方討論了增加“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運輸能力的問題。
匈牙利通訊社(MTI)援引哈瓦西的話稱:“正在發酵的能源危機賦予匈土高層會談特殊意義,因此,會談中討論了增強東西向天然氣傳輸能力。維克托·歐爾班評價稱,土耳其加入‘土耳其流’管道項目后,成為向匈牙利市場供應天然氣的重要中轉國。”
10月,大致談妥,開始對外放消息。
普京向土耳其總統塔伊普?埃爾多安通報了在土耳其建立天然氣樞紐的構想,他說:“昨天在(俄羅斯)能源周上,在與你們的能源部長和土耳其國家石油管道公司(BOTAS)管理層協商后,我們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商定并且我公開說了這個事:如果土耳其和我們來自其他國家的潛在買家有興趣,可以考慮建立另一個天然氣管道系統并在土耳其建立一個天然氣樞紐銷售給其他國家和第三國。首先,當然是歐洲國家。”
埃爾多安在從阿斯塔納返回的飛機上告訴記者:“與普京先生一起,我們已指示我們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部以及俄羅斯方面的相關機構進行聯合研究。他們將做這一研究, 哪里將是最合適的地點,我希望我們會在那里創建這個(天然氣)配給中心。我們有一個全國配給中心,但當然,現在這將是一個國際配給中心。我們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部和俄方將在這個問題上工作,并將其呈報給我們,然后我們將邁出下一步。在這里不要等待。”
土耳其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幫俄呢?埃爾多安沒有那么善良,都是利益。
土耳其向俄羅斯尋求推遲支付部分俄天然氣款項至2024年。消息指出:“土耳其國有能源進口商Boru Hatlari ile Petrol Tasima AS(Botas)正在尋求推遲部分付款至2024年。”
據媒體消息,土耳其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加劇了其貨幣和預算壓力。自年初以來,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已下跌28%以上,這一跌幅在新興市場中僅次于阿根廷比索。同時,土耳其8月貿易逆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達到112億美元。
彭博社此前報道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將爭取俄羅斯天然氣優惠25%。之后,莫斯科和安卡拉達成協議,后者將以盧布支付所購俄羅斯燃料的25%。
所以,普京想的是,讓利土耳其,通過土耳其賣天然氣給南歐不那么激烈反俄國家,土耳其想的是,緩解因美元加息對土國內經濟造成的巨大破壞。
當然,要價遠不如此,對庫爾德人的態度,敘利亞的讓步,都是可以商量的,畢竟目前最要緊的,是保證戰爭的資金供給,同時,盡可能拖住歐洲,不能完全搞僵關系。
我們自己要清楚的是,所有暫時的讓利,都是記在小本本上的,到了恢復元氣的時候,也是要加價。
俄加大對土供氣,土便會以此為由反過來遏制俄,同時拿俄去與歐洲和美國談,埃爾多安翻臉比翻書還快。權宜之計,多半成不了戰略,美國不會坐視土耳其開辟能源第二戰場,稀釋美國收割歐洲,必然盡全力破壞這個計劃。
俄想拖土下水,把水攪渾,到最后可能炸的是另一條管道。土耳其一旦控制不住,世界大戰爆發的風險加劇。
其實如果普京真的想要信賴中國,早完善亞洲這條主線,可能分散風險的效果要比放在土好得多,現在的情況,確實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
無人機和導彈需要買伊朗的,炮彈需要買朝鮮的,天然氣需要通過土賣,美國只要繼續發力,小核彈就該準備了。
四地進入戰時狀態,似乎局勢又要升級,但再有幾十天,冬天就要來了,真正困難的是斷電后烏克蘭主要城市的平民補給問題,這比打仗要困難得多,這注定是要死很多人的冬天,不然我們也不會停止把天然氣船賣向歐洲,這都是信號。
前段時間拜登放話在想著給普京“體面退出”,而根據最近美采購的創紀錄軍工大單,似乎二戰時全力開動的軍工生產線要復活了,這不是為俄準備的,而對整個世界,也必然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