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動手?普京宣布四地實施戰時狀態,俄軍總指揮官稱局勢令人不安

導讀#俄對烏行動總指揮首次對烏克蘭發聲#俄新社19日報道,普京總統在與俄聯邦會議成員召開會議時,宣布決定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

#俄對烏行動總指揮首次對烏克蘭發聲#俄新社19日報道,普京總統在與俄聯邦會議成員召開會議時,宣布決定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10月20日實施戰時狀態。

此前一日,本月剛剛被任命為俄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的蘇羅維金首次對媒體發表聲明說,前線形勢總體緊張,赫爾松局勢令人不安,俄軍可能會被迫做出“艱難決定”。這是俄羅斯自己的判斷,而且由新上任的前線總指揮發出,的確不同尋常。事情到底有多嚴峻?俄羅斯的艱難決定是核打擊嗎?是斬首澤連斯基嗎?是改變特別行動初衷發動全面進攻嗎?是放棄人道主義模式大開殺戒嗎?

用西方媒體的話說,此次俄方承認俄軍隊面臨著困難,是很罕見的。

這一次英國國際廣播(BBC)、《衛報》的觀點,倒是實事求是的,的確不一半,記得普京在上合組織會議上表態烏克蘭危機時,是非常淡定的。但客觀地講,俄軍前線總指揮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恰恰是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起點。畢竟,俄羅斯面對的絕對不是一個澤連斯基領導下的烏克蘭,而是西方雇傭兵充斥期間,美國和北約全力支持的軍事組織,尤其是在信息戰領域,其實是直接面對北約,俄羅斯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

下面我們具體看看普京新任命的俄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的蘇羅維金上將到底是怎么說的?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到什么信息?

綜合塔斯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日俄羅斯”(RT)10月19日報道,根據蘇羅維金18日的話,我們看到前線態勢由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其一,烏克蘭方從三個方向繼續攻擊俄軍陣地導致局勢緊張。這三個方向包括哈爾科夫、頓涅茨克和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羅格等方向。其二,基輔正在調動預備隊試圖突破俄羅斯防線導致局勢緊張,包括讓準備(經驗)不足的國土防御部隊當“炮灰”。蘇羅維金稱,這些部隊士氣低落,為了防止他們從前線逃跑,烏克蘭當局還組建懲罰小隊,槍殺烏軍逃兵。沖突中,烏每日傷亡人數在600至1000人之間。

其三,澤連斯基政權不顧平民死活導致局勢緊張。蘇羅維金指出,“指揮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北約傀儡’一直要求基輔政權在赫爾松方向采取進攻行動,并不考慮任何傷亡(無論傷亡來自烏克蘭武裝部隊還是平民)”其四,美國“海馬斯”火箭炮的打擊導致局勢緊張。蘇羅維金指出,烏克蘭用“海馬斯”火箭炮對赫爾松地區俄軍最主要的補給通道安東諾夫大橋和位于第聶伯河上的卡霍夫卡水電站進行打擊。這導致水和電力供應出現問題,(俄軍)向該城市運送食物也變得困難。“所有這一切不僅使赫爾松居民的生活嚴重惡化,而且對他們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脅。

對此,俄方不和烏克蘭軍隊拼命,而是珍惜士兵的生命,其行動也很明確,就兩招:一是繼續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影響烏軍戰斗力的軍事設施和基礎設施。這是蘇羅維金的原話,他表示,“我們有不同的策略……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中并不一味尋求高速推進。我們珍惜每一個士兵的同時,粉碎敵軍進攻。”二是撤離平民。據塔斯社稍早前報道,因持續遭到烏方炮火攻擊,(俄方任命的)赫爾松州代理州長薩爾多當地時間10月13日請求莫斯科幫助撤離平民。對此,俄羅斯副總理胡斯努林10月13日回應,政府同意幫助當地居民撤離。

也就是說,從俄軍前線總指揮的說法看,我們并沒有看到前面提到的幾種嚴峻走向,俄方依然是宣傳人道主義姿態。蘇羅維金特別強調,會盡可能保護當地平民和俄羅斯軍人的生命。如果形勢需要,俄軍可能會被迫做出“艱難決定”。到底是什么“艱難決定”?這位上將并沒有說,但他明確,其中包括確保赫爾松地區的平民都能安全撤離。

至此,我們可以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俄軍征兵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即將發起大規模殲滅戰的攻勢。為了配合這一行動,做了兩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普京宣布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實施戰時狀態;二是盡可能多地撤出作戰區域的平民。

讓我們稍感放心,或者說不用擔心前面幾個極端情況發生的理由在于,俄方前線總指揮盡管要指揮者殘酷的戰爭,但其目的不僅沒有極端,而且是一個美好的愿景:烏克蘭成為俄羅斯友好國家。

關于這個愿景,蘇羅維金在聲明表示的更加充分:“敵人是將烏克蘭公民推向死亡的犯罪政權。我們和烏克蘭人是一個民族,我們都希望烏克蘭能成為一個獨立于西方和北約的國家,成為對俄友好國家。

因此,我們還需要提及之前就有過的一個判斷:清除基輔澤連斯基政權將是俄特別軍事行動新階段的重要目標。

一句話總結:戰爭盡管殘酷,但依然希望不要拋棄保護老百姓的良知,切不可陷入如美軍一般殘酷殺戮的極端境地!

秦安,2022年10月20日,成都溫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