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目前中國空軍戰斗力最強的戰斗機,足以和國外任何先進戰機抗衡。不過就是這樣一款“天之驕子”卻也出現了“被擊落”的記錄,而且還是兩次,這是怎么回事呢?近日,央視軍事《軍事紀實》欄目介紹了空軍“強軍先鋒飛行大隊”的事跡,而強軍先鋒飛行大隊的大隊長,“金頭盔”飛行員高中強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就坦言,自己曾經在空戰對抗訓練中“被擊落”。
(央視《軍事紀實》欄目截圖)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美的武器,但是作為中國戰斗機工業最新銳的殲-2而言,“被擊落”總是讓人覺得有點驚訝,畢竟殲-20交付部隊的數量不多、時間不長,這樣一款世界頂級戰斗機“被擊落”,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殲-20雙發重型戰斗機不但是目前解放軍最先進的戰斗機,也是全球最先進的戰斗機)
首先,面對的對手不同了。在以往空軍的對抗性訓練中,殲-20一直是和殲-10、殲-11、殲-16等四代和四代半戰斗機對抗。五代機打四代機,殲-20顯然有明顯的技術代差優勢,最重要的就是殲-20具備隱身能力,四代和四代半戰斗機的雷達火控系統很難在遠距離發現殲-20,而殲-20則可以利用隱身的優勢,悄悄接近目標,并發起突然攻擊。在2018年的鼎新對抗訓練中,在自由空戰階段,2架殲-20對陣8架殲-11B,曾經打出過108:0的驚人戰績。
(被隊友“擊落”兩次的“金頭盔”飛行員,“強軍先鋒大隊”的大隊長高中強)
但是這一次殲-20“被擊落”是因為對手變了。央視的報道中介紹,空軍強軍先鋒大隊已經全部換裝了殲-20戰斗機,因此以往殲-20對殲-10、殲-11那種跨代的優勢不存在了,變成了殲-20和殲-20之間的“巔峰對決”。以往那些依靠隱身性能悄悄接近目標,然后發起偷襲的戰術不靈了,雙方必須接近到足以發現對方的距離,才能有效瞄準和攻擊對方,高中強大隊長就承認,是自己突破了“安全距離”,然后“被擊落”。
(殲-20雙機編隊)
其次,因為雙方都是殲-20,在飛機性能上沒有差異,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擊落一名“金頭盔”,毫無疑問要有一個好戰術。擊落高中強的飛行員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說,“我們所有的飛行員上天,都有那個勁頭,我可以被‘命中’,但是對方也必須被‘命中’。”這句“我可以被‘命中’,但是對方也必須被‘命中’。”很有可能就是擊落“金頭盔”的戰術——空空導彈“越肩發射”戰術。
(“越肩發射”示意圖,這種戰術只有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空空導彈上才能使用)
所謂的“越肩發射”是一種獨特的空戰戰術,1993年才首次被媒體曝光。其實嚴格來說,“越肩發射”不算是一種戰術,而是基于空空導彈和戰斗機雷達技術發展之后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攻擊方式。“越肩發射”的主要流程是:戰斗機憑借自身火控雷達或者光電瞄準裝置,鎖定自己身后的敵機,然后發射空空導彈,導彈在空中自行做180°轉向,然后攻擊自身尾后的敵機。就像是越過肩頭,給追擊的敵人來一記“回馬槍”,因此才被稱為“越肩發射”。
(殲-20機頭下方的EOTS-86光電搜索系統,具備360°全向搜索能力)
結合央視的報道來看,具體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由于對抗雙方都是五代隱身戰斗機,因此以往那種無線電靜默狀態、悄悄接近目標的戰術不靈了,雙方的雷達和IRST裝置都只能在近距離發現對方,所以雙方不得不相互靠近,但同時又要確保不被對方發現并鎖定,因此有一個所謂“安全距離”。因為對手采用的是防守姿態,所以高中強隊長駕駛殲-20在占據陣位優勢的情況下(也就是“咬尾”了),突破“安全距離”,試圖快速鎖定并攻擊。但是一旦突破“安全距離”,那就意味著對手也“看”到他的飛機,然后高中強沒想到對手直接來了個“越肩發射”,搶先一步擊落了他的殲-20……
當然,以上的分析純屬猜測,畢竟殲-20戰斗機對抗性訓練的細節不會對外公開,只能從央視的報道中進行推測。不過殲-20被擊落,已經相當震撼人心,特別是被擊落的還是一位“金頭盔”飛行員,還是空軍先鋒大隊的大隊長,這其實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任何先進的武器裝備,要想發揮全部的戰斗力,必須有優秀的人員來操作使用,才能實現“1+1>2”的效果。
(掌握武器的,始終是人;能發揮武器效能的,依然是人)
以往我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都是相對劣勢的武器裝備,因此只能依靠戰士們的聰明才智,用戰術來彌補技術上的不足,如今我們也有了世界頂級的武器裝備,但是從訓練的情況來看,人的技戰術水平依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武器裝備性能的發揮,即便是“金頭盔”飛行員,只要稍不留神,一樣會遭遇被擊落的命運。教員當年說“掌握武器的是人”就是這個意思,即便是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但依然要經過嚴格刻苦的訓練,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人民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