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施壓后,以色列準備援烏,俄羅斯警告,稱此舉將摧毀俄以關系

導讀俄烏沖突之后,美國有一個堅定盟友意外地保持了相對中立的態度,沒有為烏克蘭提供過任何殺傷性武器,也沒有對俄羅斯發起制裁,這個國家就是...

俄烏沖突之后,美國有一個堅定盟友意外地保持了相對中立的態度,沒有為烏克蘭提供過任何殺傷性武器,也沒有對俄羅斯發起制裁,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

上個月,急切想要得到軍事援助的澤連斯基對以色列有些不客氣,他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了對以色列“不援烏”的震驚。隨后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政府的態度出現了一絲改變。

對此,俄羅斯方面也做出了回應。據觀察者網報道,為了遏制以色列僑民事務部長沙伊在16日發表的危險言論,俄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已發出警告,稱援烏將摧毀俄以關系。

梅德韋杰夫表示,若以色列政府向烏軍援助軍事裝備,那俄羅斯和以色列之間的所有關系將會被破壞,這是非常莽撞的行為。

梅德韋杰夫還進一步指出,烏克蘭相關人員在過去是殘害猶太人的“納粹幫兇”,現在依舊是可怕的“納粹分子”,若以色列向烏克蘭軍隊提供了武器,那就是變相承認這些曾經迫害過猶太民族的人員已經成為了以色列的英雄。

在二戰時期,班德拉、舒赫維奇等烏克蘭的極端民族分子曾與納粹政府展開過合作,猶太人是他們針對的對象,但此次以色列政府卻要選擇支持烏克蘭。

以色列僑民事務部長沙伊在16日表示,鑒于伊朗已經在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和彈道導彈等武器裝備,以色列也應當像美國和歐洲一樣為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援

伊朗是以色列的對頭之一,以軍曾多次對親伊朗武裝發起過打擊。因此納赫曼·沙伊借著當下正火熱的伊朗為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一事,鼓動以色列政府放棄中立,站到烏克蘭一邊。

但其實納赫曼·沙伊的建議并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對于以色列來說,烏克蘭遠在天邊,而敘利亞境內的親伊朗武裝卻是以色列家門口的隱患。

若以色列想在敘利亞境內襲擊這些親伊朗的民兵組織,俄羅斯的意見就是他們所必須要考慮的。

長期以來,以色列政府希望俄羅斯能和他們簽署一份相關的協議,從而讓他們可以“合法”地打擊敘利亞境內的親伊朗武裝。

這也是以政府在俄烏沖突爆發后不愿意站隊激怒俄羅斯的原因所在。今年5月,美國曾要求以色列國防部向烏克蘭援助反坦克導彈等軍事裝備,但遭到了以色列的拒絕。

以色列所做的,僅僅是對俄羅斯進行了口頭譴責,和其他中立國家一樣,他們為烏克蘭提供的援助,只限于武器以外的其他物資。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以色列并沒有破壞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梅德韋杰夫警告以色列的目的所在。

俄羅斯知道,以色列政府內部有許多官員都不愿意得罪俄羅斯,只要現在及時剎住這股“援烏之風”,以色列就還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中立。

自俄烏開戰以來,俄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已經對西方發出多番警告。他不僅發出了“核警告”,還在多個場合直言俄羅斯已準備好應對一切威脅、俄羅斯將不惜發動全面戰爭。

但懂得都懂,這并不代表俄羅斯有意擴大沖突。而且與之恰恰相反的是,俄政府的目的只是為了恐嚇那些蠢蠢欲動的西方勢力。

面對威脅時,只有擺出準備“大干一場”的姿態,才能威懾對手,讓其慎重行事。

如果說俄軍此前在戰場上有所保留,沒有速戰速決,助長了烏軍的僥幸心理,那梅德韋杰夫近段時間敲響的警鐘則足以讓西方國家明白俄羅斯被逼急了是什么都做得出來的。

如果不如此強硬,那西方國家就會越發地肆無忌憚,俄羅斯遲早會被他們“剝皮抽筋”。但要是俄羅斯所有的言論都是這樣,那這場沖突失控的風險就會更高。

俄政府只有在保持愿意談判、愿意結束沖突的大基調下,再讓梅德韋杰夫等人向外界發出具有威脅的聲音,這樣才能為俄羅斯留下更大的回旋空間,才能更好地達到他們的外交目的。

事情發展到現在,俄羅斯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西方國家根本不可信,幻想同西方和解是不可取的,這樣只會讓俄羅斯的利益再次遭到西方世界踐踏。

所以俄羅斯完全沒必要在冥頑不化的西方身上浪費精力,如今他們已經準備將外交重點放到亞非拉國家身上。

此次還處于相對中立的以色列就是一個可以爭取的國家,就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把俄羅斯的敲打當回事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