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疫情再次吃緊,本土首爆BF.7和XBB變異毒株,竟不知感染源

導讀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10月31日,臺灣地區首次從本土檢測出了奧密克戎新型變異毒株BF.7和XBB,感染源皆不明。島內防疫指揮中心醫...

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10月31日,臺灣地區首次從本土檢測出了奧密克戎新型變異毒株BF.7和XBB,感染源皆不明。島內防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接受采訪時稱,他們從上周通報的確診病例中抽出139起本土病例進行檢驗,其中134起為奧密克戎BA.5,占96.4%、有3起是BA.2,另有兩起病例分別是BF.7和XBB病例,為首次檢驗出這兩種新型變異毒株。

根據島內防疫指揮中心的通報,確診XBB病例的是臺灣北部一名40多歲男子,曾接種三針疫苗,未接觸境外返臺人士。這名病例曾于8月30日確診,10月15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癥狀,10月17日再度快篩陽性,就醫經醫師評估為重復感染,通報確診。這次則確診XBB病毒,研判是不明感染源的社區感染。

另一起BF.7病例為臺灣南部一名60多歲女性,也曾接種三針疫苗,同樣也無境外接觸史。10月19日因病就醫,同日核酸檢測驗出陽性確診,經實驗室檢測,最終確認為BF.7。

值得注意的是,在境外入境方面,上周持續驗出5例XBB與1例BQ.1,XBB個案全部來自東南亞,分別從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國入境;BQ.1則來自加拿大,皆是在入境出現癥狀由PCR驗出,主要癥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嘔吐等。

BF.7和XBB是新冠病毒的一種新的變異,它于2022年5月首次被發現。根據專家的說法,這兩種病毒都具有更大的危險性。以BF.7為例,這個病毒具有三大特點。其一,具有超強的傳播性,這已經在引發多地疫情的各種情況中被證明了。其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感染者多以無癥狀感染為主,容易造成隱匿性的傳播。其三,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

這次臺灣本土首次檢測出BF.7和XBB確實引發島內媒體的廣泛關注。這次島內防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談到這兩大變異病毒時,有兩個細節非常值得注意。

其一,確診感染這兩種新冠變異病毒的人,并沒有與海外入臺人士的接觸史,那么他們感染此類病毒從何而來呢?根據島內防疫指揮中心的說法,目前研判的結果是不明感染源,也就是說,現在還不知道他們是因何而感染了這兩種變異病毒。這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判斷出傳染源才好做下一步隔離以及相應的疫情管控,而這種無明確傳染源的感染如何做管控防治呢?

一般的新冠疫情傳播可分為“人傳人”“物傳人”兩種形式。目前島內防疫指揮中心表示,他們沒有與海外入臺人員有過接觸,這就相當于排除了“人傳人”的可能性;那么就只剩下“物傳人”,這個物究竟是什么呢?或許是某個地點,或許是某個物品,不得不說,如果查不出的話,很有可能會感染其他人。

其二,根據羅一鈞的說法,這次之所以能夠首次在臺灣當地發現BF.7和XBB兩大變異毒株,主要是針對上周感染病例繼續抽查的結果,抽查的總數為139例。那么剩下未抽查到的確診病例,是否也有兩大變異毒株的感染者呢?

要知道,每日島內新增新冠確診數字都非常多,以10月31日為例,根據島內防疫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當天新增22593例本土確診者,這一數字較上周一降幅14.2%,回到8月中下旬水平。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計算的話,估計上周每日臺灣地區新增病例將更多,以此次進行隨機抽樣的139例與上周島內每日新冠確診數字進行對比的話,估計在未抽樣的確診病例中,很有可能還存在著一些兩大變異毒株感染者。

盡管島內防疫部門一直聲稱,島內防疫形勢正在好轉,但此次BF.7和XBB兩大變異毒株首次在臺灣地區本土出現,以及未知的感染源恰好說明,臺灣地區的抗疫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