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溪”管道被炸,俄歐天然氣供應停滯后,昔日的歐盟經濟支柱德國,現在可謂是困難重重。要說此次俄烏沖突給德國方面最深刻的教訓是什么?那就是任何資源都不能完全依賴一國,必須實現來源多元化。
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朔爾茨政府竟想靠加強與蒙古,這個地處中俄之間的內陸國的合作。
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左)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右)
據美聯社等外媒報道,近日,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受邀訪問德國,得到了朔爾茨的高規格接待。在舉行雙邊會談后,朔爾茨強調,蒙古是德國在原材料進口多元化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德方希望能從蒙古進口更多稀土和銅礦,以擺脫對中俄的依賴。
朔爾茨此番行動,其實也反映出了德國在制造業原材料以及能源問題上的困境。雖說在歷史上,德國曾依靠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完成了工業革命,但除了煤炭,德國基本上什么資源都缺。此次朔爾茨特別提起的銅和稀土,就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兩項。
作為一種導電性極佳、延展性良好的有色金屬,銅在機械、冶金、電力等領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老牌的工業強國,德國工業部門也極為需要銅箔等銅制品來進行汽車等產品的生產,歐洲最大銅制品生產商Aurubis公司的總部就設在德國漢堡。
俄羅斯恰恰是歐盟重要的銅礦石供應國之一,2021年,歐盟總共進口了80.1萬噸的銅礦石,其中有29.2萬噸來自俄羅斯。這些銅礦石中自然有不少是德國采購的。
Aurubis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俄羅斯銅礦的斷貨,其他銅礦供應國的獅子大開口,也是德國此次著急找上蒙古的重要原因。畢竟,在對歐銅礦出口上,俄羅斯主要是占據了距離優勢。歐盟完全尋求智利等主要銅礦出口幫忙解決問題。但智利等國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種賺錢良機。
近日,全球最大的銅礦出口企業——智利國家銅業公司就表示,在2023年,該公司將溢價向歐洲出售銅礦,屆時供應給歐洲市場銅礦的價格將上漲85%,達到每噸235美元。當然,相比于全球儲量較高,且易于獲得的銅礦石,稀土這種真正的戰略資源,恐怕才是朔爾茨此番行動的真正目標。
而在國際稀土市場,我國的地位現在仍無可撼動。這是由于,我國的稀土儲存量占到了全球總儲量的36%以上,豐富的儲量加上近年來開采和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國坐穩了全球第一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寶座。如果我國斷供,美國、歐洲、日韓的高新技術產業都將受到沖擊。
特別是對于歐洲來說,除中國外,國際市場上能夠大量提供稀土的國家,只有澳大利亞一國。但美國方面早就開始布局,與澳方在稀土領域展開了一系列合作。現如今,澳大利亞的稀土很大一部分供給美國,留給歐洲的份額極其有限。
我國內蒙古的白云鄂博礦區盛產“輕稀土”
在此情況下,朔爾茨找上蒙古,這個跟德國關系并不是非常密切的亞洲國家,無疑是看上了蒙古高原上豐富的資源。
資料顯示,在銅礦領域,蒙古是全球十大銅礦石出口國之一,蒙古政府也早已定下了“礦業興國”的整體發展方針,想要依靠銅、煤等的出口,盡快發展經濟。
而在稀土領域,蒙古國的已探明稀土儲量約為310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20%,是僅次于我國的稀土大國。只是由于開采技術等原因,蒙古還沒能對外大量出口稀土。但此前,蒙方已決定與俄羅斯等國共同開發國內的稀土資源。因此,如果蒙古真能和德國達成合作,未來確實有能力幫德國解決難題。
蒙古礦場
但朔爾茨似乎忽略了的一點是,蒙古本身是一個內陸國,又只與中俄兩國接壤。這就使得,該國出產的原材料想要運到歐洲,無論怎么走都需要從中俄兩國過境。只要中俄不點頭,蒙古的貨物就運不出來。而在地緣政治上,蒙古又天然的更親近多年的友好鄰邦中俄。因此,不管朔爾茨向奧云額爾登作出什么承諾,蒙古方面都不會輕易答應德方的請求。奧云額爾登在與朔爾茨會談后的表態就是明證。
從各方報道來看,奧云額爾登在會談后,沒有在原材料出口上對德方作出任何承諾,只是表示愿意在經濟領域與德國深化的合作,全然一副“打太極”的姿態。而在具體的合作方向上,奧云額爾登更是只提到了教育、交通、發電廠升級等,根本就沒提到銅礦和稀土等事項。
平心而論,朔爾茨帶領德國,尋找更多原材料供應方,避免在單一領域依賴任何一國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全球資源分布并不均勻,類似稀土的情況難免會出現。從根本上說,歐洲制造業陷入難題,還是由于美國不斷煽風點火,造成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的惡化。
因此,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原材料供應問題,朔爾茨等歐洲領導人真正要考慮的問題,還得是如何擺脫美國控制,讓歐洲恢復戰略自主權。畢竟,除了俄烏這兩個參戰國,此次烏克蘭戰爭中最大的輸家,或許就是歐盟兩大支柱之一的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