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來了,烏外長呼吁制裁伊朗,美考慮采取行動,伊方承諾將反制

導讀俄羅斯國防部發布通報稱,在俄軍高精度武器的遠程打擊下,所有既定目標均已命中。繼上周大規模打擊后,俄軍在本周又展開了新一輪襲擊。10月...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通報稱,在俄軍高精度武器的遠程打擊下,所有既定目標均已命中。繼上周大規模打擊后,俄軍在本周又展開了新一輪襲擊。10月17日,烏克蘭首都基輔防空警報再次響起,20多架無人機發動了空襲,除了基輔外,另有敖德薩等7個州遭到了俄軍打擊,多個工業場所和能源等關鍵基礎設施遭到導彈和無人機的攻擊。

一、烏克蘭呼吁制裁伊朗,美醞釀采取行動

據悉,襲擊基輔的是一種小型便攜的無人機,被稱為“游蕩彈藥”,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軍長期使用這種伊朗制造的無人機對烏克蘭發動打擊。

烏軍指出,這種無人機數量很多而且體型較小,掛彈40公斤,就跟炮彈一樣,無法在雷達上全部顯示,伊朗宣傳的飛行距離高達2500千米,能夠從不同方向威脅烏克蘭全境。

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無人機基本具有較強的襲擾能力,最大的作用還是造成民眾心理恐慌。但俄軍最近開始頻繁使用也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余糧不足”

就在前一天,美國還宣布減少對烏克蘭高端武器彈藥的援助,理由是庫存不夠;強如美國都是如此,消耗更大的俄羅斯彈藥吃緊也很正常,特別是昂貴的遠程導彈,在長期的消耗戰中,廉價的無人機則能有效降低戰損。

從烏克蘭士兵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信息來看,伊朗提供的無人機能夠巧妙避開雷達,攻擊軍事目標和民用基礎設施,

全球情報公司還指出,雖然伊朗仍然受到美國以及歐洲制裁的影響,但無人機生產鏈并不受影響,能夠向俄軍提供大量廉價實用的武器。

美國更是添油加醋,除了無人機以外,還炒作伊朗計劃向俄羅斯提供戰術彈道導彈。據美國安全官員透露,伊朗將向俄羅斯提供“征服者110”彈道導彈和“真主之劍”彈道導彈。

從現實角度來看,在對烏克蘭進行了大規模空襲之后,俄羅斯精確制導武器消耗巨大,在西方的制裁下產能嚴重不足,因此需要從伊朗進口。據美國估計,伊朗能夠直接將導彈和無人機從里海運往俄羅斯。

實際上從俄烏沖突一開始,就一直傳言伊朗向俄羅斯提供了各式無人機及其他武器,烏克蘭軍方也從戰場的武器殘骸中證實了這一點,但伊朗方面一直否認,還強調俄烏雙方應使用非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所謂伊朗向交戰方提供武器純屬西方媒體的詆毀。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于指出:伊朗向俄羅斯提供武器“鐵證如山”,呼吁對伊朗進行制裁,并聲稱任何幫助俄羅斯的行為都將付出代價。

對此,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將參與調查,尋找伊朗參與俄烏沖突的“具體證據”,以便采取必要的應對行動。

此外,美國也在制定包括出口管制在內的對伊制裁措施,據俄通社報道,白宮消息人士聲稱,美國已經在考慮從經濟限制、出口管制等領域,對伊朗向俄提供武器一事實施新的制裁。

二、西方國家挑動內亂,伊朗威脅將要反制

除了在俄烏問題上炒作、抹黑、制裁伊朗以外,西方國家還一直借“人權問題”對伊朗發動外交戰、輿論戰,企圖破壞甚至顛覆伊朗政權。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公開支持伊朗國內的一項抗議示威活動,聲稱“要和伊朗人民站在一起”,甚至還安排了副總統哈里斯和國務卿布林肯為伊朗抗議人士“提供幫助”。只能說,美國現在連搞“顏色革命”都毫不掩飾了,還聯合歐盟對伊朗施加新制裁,唯恐伊朗不亂

據伊朗情報部門透露,多股武裝人員已經攜帶武器偷渡入境,準備渾水摸魚,推動抗議活動升級。對此,伊朗外交部在10月17日指出,有西方勢力試圖干涉伊朗內政,對于來自西方國家的制裁,伊朗方面表示,將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反制。

三、西方一邊制裁一邊求助,伊朗:厚顏無恥

可笑的是,歐美在尋求搞亂伊朗、追加對伊制裁的同時,還一邊厚顏無恥地要求伊朗提供能源供應。近期,歐洲飽受天然氣短缺之苦,美國也因為歐佩克+減產頭疼不已,而伊朗的能源恰恰能夠緩解歐美的壓力。

數據顯示,伊朗天然氣儲量達32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市場份額的16%,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俄羅斯。

伊朗石油儲量1560億桶,占全球儲備量的9%,世界排名第四,日產量可達460萬桶,是除沙特以外最大的石油輸出國。就是這么關鍵的一個能源國家,因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而遭到全面制裁,油氣出口均出現斷崖式下跌。

在恢復伊核協議的談判中,伊朗的條件是解除制裁,但歐美擔心伊朗搞核研究,雙方始終存在分歧。10月17日,白宮發言人表示,伊核協議恢復履約在短期內無法實現,不認為美伊能很快達成協議

談判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是美國長期對伊施行霸凌政策和單方面退約的黑歷史造成的,加上美國一邊談判一邊加碼制裁,伊朗更加不信任美國。

就在最近一次談判中,伊朗和歐盟已經達成部分共識,和美國的談判也進入關鍵階段,而美國連續在敘利亞對“與伊朗相關”的武裝人員進行空襲,還一邊糾集中東國家組建反伊朗聯盟,故意阻礙伊核談判。

然而,就是在這種互相敵對的關系下,西方國家竟然還恬不知恥地建議伊朗提供石油和天然氣來緩解世界能源危機,同時還不愿放松對伊朗的制裁。

對此,伊朗石油部副部長阿薩賈德直接回了四個字——“厚顏無恥”,他表示,伊朗與西方的談判大門沒有關閉,至于能源合作,西方應該為單方面制裁承擔后果。

雖然看起來美國在伊核問題上反復橫跳、拖延時間,實際上協議本身的分歧并不多,之所以猶豫不決,主要還是想顛覆現在的反美政府,而近期伊朗國內的動亂讓美國看到了可能性,所以想嘗試一下,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協議本身的利弊取舍。

四、美國犯戰略大忌,伊朗被迫東轉

在美國看來,如果達成協議,解除伊朗石油禁令,可以提升歐佩克產能,緩解世界油價,能為拜登之后的選舉加分;但解封天然氣會緩解歐洲的能源短缺,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的生意將遭受重創。

并且,海灣國家都開始緩和與伊朗的關系,阿聯酋和科威特還向伊朗派遣了大使,說明地區局勢開始逐漸變得穩定,無論美伊是否達成協議,都不會顯著影響中東地緣政治格局。

如果不達成協議,美國則又擔心伊朗會向東方靠攏,例如近期伊朗逐漸將戰略眼光向東方投放,接連表示愿意加入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以抗衡西方國家的圍剿。

事實證明,俄烏沖突讓世界許多地區的局勢都在悄悄發生變化,眼下,伊朗正在積極尋求和東方建立聯系。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將“反對霸權主義”的目標更加清晰化,俄羅斯在軍事上跟烏克蘭背后的北約較量,中東產油國則以能源為杠桿反擊美國,戰略上的失誤將導致美國難以在這場涉及軍事、政治、經濟、價值觀的沖突中全身而退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