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一直身陷困境的美國波音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印度市場。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印度防務新聞》網站近日披露,波音向印方承諾,如果印度海軍愿意采購F/A-18軍機,波音將在10年內向印度投資36億美元。
關于波音與印度軍方的合作計劃,早在幾個月前就有傳聞,據稱,波音建議印度盡快下單訂購該公司144架戰斗機,以便為今后的合作提升空間。
對美國來說,波音公司和印度方面若能達成合作,可謂是一舉兩得。一方面,可以讓波音公司走出市場困境;另一方面,又可以排擠印度的傳統武器供應商——俄羅斯。
印度方面也對波音公司的建議,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早在今年7月,印度海軍中將古爾馬德就表示,印度將在美國F/A-18“超級大黃蜂”和法國“陣風”之間選出一款作為下一代航母艦載機。
不過,此前美印雙方的表態,最多算是意向型的,這一次雙方才算是達成了更為詳盡的合作構想。《印度防務新聞》稱,如果F/A-18有幸獲得印度海軍的青睞,波音會在未來十年投入36億美元,在制造工程、技術轉讓、基礎設施、人員培訓等方面幫助印度。
聽起來這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合作方案,特別是印軍已經采用過多款波音防務產品,如C-17運輸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P-8I型偵察機等,雙方似乎只需要繼續擴大合作范圍就行了。
不過,在這誘人的前景之下,還隱藏著看不見的陷阱。波音的合作建議,從一開始就面臨了多方面的風險。
首先,很多知名西方公司,在印度市場上都吃盡了苦頭。波音公司在合作建議中附加了一攬子的投資計劃,這無非是想加大自家產品對印度的吸引力。但是,波音可能小瞧了印度,在給合作伙伴“下套”方面,印度一直都是高明的玩家。
印度看透了西方企業對印度市場垂涎欲滴的心態,總是慨慷給出各種優惠方案。等這些企業大舉投資,無法輕易逃脫時,印度法院就會進行稅務追溯和各種罰款。亞馬遜等美國公司在滿心歡喜地進入印度市場后,就領略過了印度的手段。
日本以為自己和印度在全球戰略上有著共同目標,愿意提供低息貸款為印度修建高鐵。日本企業一頭撞入,才發現自己還得不斷追加投資才能推動項目進度。
現在,印度與波音公司之間的合作,到底是什么樣的結果,難以預料。在印方沒有明確承諾的情況下,波音公司自己先提出了這么多投資計劃,這一切都讓人感覺似曾相識。
其次,印度市場,根本承載不了波音公司的期待。從人口規模和發展速度來看,印度有潛力成為排在世界前列的航空市場,但在目前,印度航空市場的容量還比較有限。限制印度航空市場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印度基礎設施較差,人均收入比較低。
面對這個問題,波音公司選擇了從防務模塊,來作為突破口,這種選擇比較明智,也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但是波音公司,最終還是得切入商務航空這個領域,在這里,美印雙方才有更廣闊的合作前景。不然就眼下的情況而言,這種想法對波音來說只是一種奢望。
此外,印度一直把俄羅斯視為比美國更加可靠的武器供應商和戰略合作伙伴。哪怕俄烏沖突讓俄制武器的名聲受損,印度也不會貿然把俄羅斯產品排除在選項之外。這也就注定了,波音公司在印度市場上能切下的蛋糕不會太大。
最后,波音公司與印度的合作,可能會加大其未來遇到的挑戰。很可能,是這幾年在國際市場上的一再受挫,讓波音公司已經方寸大亂。波音沒法站在戰略高度,對自己的所有業務塊板進行梳理,從而更好地進行戰略協調與業務部署。
對波音來說,自己旗下的防務公司能先搶到訂單就不錯了,至于其對商務航空市場的影響就顧不上了。波音公司病急亂投醫的行為,改變不了其今后所面臨的戰略困境,甚至都未必能夠渡過眼前的難關。
不管怎么樣,波音公司過去在國際航空領域的地位,怕是一去不復返了。曾經一騎絕塵的波音,如今淪落到了和印度商討這種不靠譜的合作,這一事實本身就向人們預示了波音不太美妙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