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大使呼吁更換五常:兩個條件決定,非洲應有常任理事國席位

導讀今年以來,世界安全形勢惡化,俄烏戰爭加劇了俄美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的烈度,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先行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開始不滿...

今年以來,世界安全形勢惡化,俄烏戰爭加劇了俄美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的烈度,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先行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開始不滿。

聯合國的核心是安理會,安理會之中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因此當世界各國對現行的國際秩序不滿的時候,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安理會的組織架構。

此前的聯合國大會上,包括中美俄在內的常任理事國,都提出了自己的安理會改革方案,但由于幾個常任理事國所提的方案差距太大,以及其它國家對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也有自己的看法,導致大家都覺得安理會應該改革了,可怎么改,卻沒有定數。

最近就有俄羅斯媒體報道,說非洲國家烏干達駐俄大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管是從人口,還是從經濟兩個條件來看,非洲國家應該擁有常任理事國席位,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擁有更多話語權。

這位大使還強調,稱“我認為安理會成員國應該換一換”。

考慮到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本身就是輪換制,那么烏干達大使所說的“換一換”,實際上指向的就是更換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事實上烏干達要求改革安理會,讓非洲發揮更大作用的態度,也正是中俄的態度。烏干達駐俄大使所提的,非洲應該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的兩個理由,其實還差了一個,那就是關于安理會內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公平。

簡單來說,全世界近200個國家,發達國家只有30多個,卻占據了安理會三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發展中國家足有100多個,結果卻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這個組織建立的初衷,除了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之外,主要就是為了促進全球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結果現在發達國家控制著聯合國的話語權,只顧著少數國家的利益,不顧全球發展的大局,這顯然是違背聯合國建立的初衷的。

這個原因再加上烏干達駐俄羅斯大使說的,非洲數億人口,以及在全球經濟體系之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非洲獲得一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席位,簡直可以說合理又合法。

但事實上,這么多年來聯合國改革的聲音也不是第一次被喊出來了,有可能加入安理會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熱門候選國中,有印度、巴西,土耳其,甚至日本和德國兩個二戰戰敗國,也被頻繁的提及,卻很少有人為非洲說話。

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中,也就中國一直呼吁,要在聯合國安理會內部,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參與感。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不是沒有理由的。

首先,非洲整體的經濟規模,以及其能源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還有非洲國家人口等,的確是非洲獲得安理會席位的有利條件,但問題是,非洲那么多國家,到底誰來做這個非洲的代表呢?

多年的被殖民經歷,以及文化上的不發達,促使非洲內部矛盾橫生,不說北非與中非,南非之間的巨大差異了,就是在某一個區域內,比如東非,東非各國同樣互相為敵,時不時就打起來了。

這種極度分裂的狀態,促使非洲國家雖然越來越不可或缺,但沒辦法形成合力,來為非洲爭奪這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另外一方面,非洲在地理位置上其實也不占便宜。毫無疑問,世界文化政治中心在亞歐大陸,非洲跟美國一樣,都有點偏居一隅。

以土耳其為例,最近土總統埃爾多安也一直在積極呼吁改革安理會,讓土耳其成為常任理事國。其實從經濟實力,以及爭議性來看,土耳其的競爭力未必比得過整個非洲的。

但土耳其地處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地緣位置重要,不管是英美法,還是俄羅斯,都不太敢得罪他。現在土耳其提出了要加入安理會的要求,這四個常任理事國至少不好明著反對。

因此土耳其入常的呼聲,反而比非洲更有可操縱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非洲想要在國際上爭奪更多話語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至少在他們團結起來之前,僅靠國際道義,和少部分大國的呼吁,是很難在聯合國內,為非洲爭取到更多利益的。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爭,其實最能反應現在國際關系的格局。除了五個常任理事國之外,那些要求入常的聲音最大,最顯眼的國家,顯然就是全球政治中比較強大,或者比較重要的國家。

從這個角度上,這些年非洲應該有國家入常的呼聲越來越大,實際上也是非洲地位提升的表現。但想要這個地位演變成真正的政治實力,非洲還得繼續努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