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被美元收割,日本發行9727億日元國債應急,加大力度干預市場

導讀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紐約外匯市場發布的新一周交易數據,目前,日元對美元貶值已經達到了1:149.09,創下了32年來最低記錄,上一次貶值至如此...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紐約外匯市場發布的新一周交易數據,目前,日元對美元貶值已經達到了1:149.09,創下了32年來最低記錄,上一次貶值至如此地步還是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被戳破的前夜。

日前,日本財政大臣鈴木俊一已表示日本政府將加大對市場干預力度,繼續大幅購入日元,但未來日本政府和央行究竟如何具體應對大幅貶值,還有待觀察。

上個月,日本政府自1998年來首次投入2.84萬億日元回購日元,暫時緩解了日元拋售貶值的壓力,但鑒于當前美聯儲不斷持續的加息力度,日美貨幣政策的巨大分歧讓日元始終逃脫不了被打壓收割的趨勢。

日元的大幅貶值已經造成了日本政壇的政治分歧,因承諾的推動物價上漲持續目標未達成,再加上目前日本央行繼續超低利率政策,加速日元貶值,在野黨議員要求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辭職,但后者否認貨幣寬松政策失敗并拒絕辭職。

無論如何,目前日元貶值的趨勢仍將繼續,市場普遍認為伴隨著美聯儲加息,日美利差會繼續擴大,不斷加大日元拋售力度購入美元,日元的持續走低勢必對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具體來看,日本經濟將受到以下影響:

第一、目前因烏克蘭局勢而不斷高漲的全球能源價格,已經撕裂了原有的全球化和全球供應鏈格局,工業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對于工業國家特別是G7為代表的發達工業強國影響巨大,而自身能源匱乏的國家所遭受的沖擊就更為嚴重。

能源進口依賴率超過90%的德國和日本遭受的影響就頗為劇烈,德國的情況有目共睹,單一的天然氣依賴能源結構再加上目前俄烏戰事、俄歐敵對關系,德國的能源供應網絡已經搖搖欲墜。高漲的供能成本迫使不少企業已經在考慮向發展中國家繼續轉移高技術產業鏈,這將進一步打擊德國經濟。

而日本面臨的情況,并不比德國好到哪去,日本化石能源95%以上都依賴進口,盡管日本不像德國直接面臨斷供風險,但企業生產成本急劇升高的后果是避免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日元大幅貶值將繼續推動日本進口能源成本上升,甚至是完全超過企業可承受成本。

而日本并不像德國那樣屬于優勢產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日本有一個規模遠超德國的國內特需市場,涵蓋著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承擔了高比重的就業率,這些企業并不能像實業巨頭那樣隨隨便便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生產線,而生產成本的急劇上升,日元貶值、物價上漲帶來的消費低迷,都將給這些產業致命性打擊。

第二、是日本高負債率和央行繼續維持超低利率而面臨巨大危機的金融市場,美聯儲持續加息超過300基點。但鑒于國內通脹形勢仍然嚴峻,加息停止時間已經被延長到2024年,全球各國貨幣都在貶值,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大部分國家央行為了不被繼續收割紛紛硬著頭皮跟著加息。

9月,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紛紛開啟第五輪加息50個基點,加拿大加息75個基點,全球加息潮之下,唯獨日本繼續推行寬松貨幣政策,維持零利率的現行政策。而另一方面,日元的貶值額度已經達到了亞洲最差,貶值幅度超過23%。

面對“全球獨步”的高達266%的國債負債率,日本政府和央行擔憂大幅加息將徹底引爆日本負債危機,為了不戳破泡沫,繼續端著搖搖欲墜的高福利經濟,也只能繼續維持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久而久之財政赤字和漏洞不斷擴大。

如今,日本超長端國債長期維持在1%左右,短期債券仍維持負利率,而美國開始加息后,美債10年收益率已增至3%,巨大的利差決定了日元加速貶值、日本經濟持續回落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金融市場上持續走低,國內消費市場低迷,購買力下降,而在國際貿易上,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日本產品的高價格導致其在同臺競爭中不斷失去核心競爭力,內外雙重壓力都在不斷壓縮日本產業經濟的調整空間。

目前,為了穩定日元,日本政府又一口氣發行了9727億日元的長期國債,走投無路的日本政府目前甚至將目光投向了旅游,希望繼續通過外國游客走一波旅游經濟,但在疫情的持續沖擊下,這種路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美聯儲仍在瘋狂加息,日本已是舉步維艱,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拖不住日元的底,日本這個全球三大泡沫,可能會第一個被刺破,到時候日本的全面經濟衰退,必不可避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