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隨著“歐佩克+”決心減產石油,不斷有美國官員要求對帶頭減產的沙特阿拉伯采取懲罰措施。不過沙特方面并沒有擺出準備挨打的姿態,甚至還有人發出了“圣戰”警告。
據觀察者網報道,沙特王子沙蘭17日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則視頻,在該視頻中,沙蘭豎起食指,用英語和法語發出警告稱,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不要想著威脅沙特。
“對于任何敢于挑戰沙特阿拉伯和沙特人民的人,沙特都會予以堅決回擊。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了‘圣戰和殉道’而生的,這就是我對那些自以為可以威脅到沙特的勢力所發出的警告”。
雖然沙特王子沙蘭并沒有在視頻中直接提到美國,但外界普遍認為沙蘭此舉是把“槍口”對準了美國總統拜登。
當下正值美國和沙特關系緊張的時刻,沙蘭用英語和法語發出警告,顯然是故意在說給西方國家聽。
從目前來看,只有美國這個西方世界的領導者對沙特表現出了明顯的威脅之舉,因此沙蘭的“圣戰”言論應該就是想警告拜登政府,讓其不要用“可能的懲罰措施”來恐嚇沙特。
雖然沙蘭發布的視頻只能代表其個人想法,不能代表沙特政府的意志,但這也讓世人看到沙特國內其實存在著不小的反美情緒,哪怕美國和沙特的關系一向友好。
尤其在近段時間,美國對沙特的態度已讓后者十分反感。美國國會中有多位民主黨議員叫囂對沙特展開報復,甚至還有人提出直接與沙特斷交的建議。
而拜登也在本月11日表態,稱美國需要重新審視沙美之間的關系,沙特堅持減產石油的行為將為他們帶來一些“后果”。
拜登之所以對沙特宣布減產一事如此敏感,是因為他今年已經在沙特身上栽了一次了。今年7月份拜登訪問沙特,請求沙特增加石油產量,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絕。
而11月,美國的中期選舉將拉開帷幕,民主黨和共和黨會展開激烈的博弈,拜登政府就是想在油價、通膨這些問題上取得一點小成績,拉攏人心。
油價是美國民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不論是家庭出行還是貨物運輸,燃油都是其中的關鍵。
若油價長時間居高不下,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也將快速上漲,通脹危機會進一步加劇。高昂的物價和油價已經導致美國民眾對拜登和民主黨極其不滿,這在相關民調上有著直接的體現。
為了應對“中期大考”,拜登政府已經多次宣布釋放美國的戰略儲備石油,美國當前的石油庫存已經低于其《能源安全法律》所制定的標準。
但這些也都只是杯水車薪,還不足以穩定美國市場的石油價格,因此拜登只能求助他的中東盟友,若沙特可以帶頭增產石油,這將有利于美國乃至國際油價的降溫。
同時,這也會成為拜登和民主黨的政治資本,他們將可以在中期選舉中和民調領先的共和黨掰一掰手腕。
除此以外,國際油價下降還能減少俄羅斯的貿易收入,這有利于美國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只要沙特配合美國石油增產,美國就可以向世界宣示自己有控制油價的能力,從而繼續維持“石油-美元”體系,這是美國經濟霸權的重要支撐。
只是拜登并沒有如愿以償地得到沙特的配合,甚至還被這個中東盟友給“背刺”了,于是美國不少政客就立馬給沙特扣上了“通俄”的帽子。
白宮表示,沙特帶領“歐佩克+”成員國減產石油的舉措是在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隨后還指出拜登沒有在G20峰會期間與沙特王儲會晤的計劃。
很顯然,美國想用這種方法逼沙特就范,但沙特減產石油的決定絲毫沒有動用,其他“歐佩克+”成員國更是在近日聲援沙特,稱他們將與沙特一起認真落實減產石油的計劃。
事實上,就算沙特公開和美國唱反調,美國也不能拿他們怎么樣,如今的美國早已不是那個“想打誰就打誰”的國家了。
近些年,伴隨著新興力量的崛起,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他們不得不在全球進行戰略收縮。
最能體現美國國力下降的一點就是,以前他們面臨國內矛盾時可以輕松地將其轉移出去。而現在,就算美聯儲沒日沒夜地印鈔,頒布多輪加息政策,通膨危機還是無法得到控制。
不僅如此,彭博經濟的最新數據模型結果顯示,美國經濟會在未來1年內嚴重縮水。若美國完全和沙特撕破臉,沙特不再使用美元結算石油,美國的經濟霸權將迅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