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印度,一直在推動著“大國”計劃,但是因為在俄烏沖突中沒有跟隨美國,印度的“大國”計劃一度受挫。就像現在,西方國家組織在最新的指數報告中,直接將印度列為了“重度饑餓”國家。這樣的排名也直接激怒了印度政府,隨即隔空與西方組織拉扯起來,甚至直接曝出西方國家調查的“黑箱操作”。
愛爾蘭和德國民間組織推出了最新一期的饑餓指數報告,曾經一度承諾“出口糧食”的印度,被排到了倒數第15名,這在全部的121個國家內,基本上就是墊底的存在。同時,饑餓指數報告還對印度進行了評分,而29.1分也讓印度直接被列為了“重度饑餓”國家。說白了,這就是說印度的饑餓問題非常嚴重。
為了增強報告的權威性,西方組織還解釋稱,也注意到了印度擺脫饑餓做出的努力,這20年內印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讓整個國家從“警戒”狀態逐漸轉變到了現在的“重度”狀態,希望印度可以再接再厲,能夠在所有領域內保證公民基本生活。隨后,西方組織點出印度兒童的營養情況“讓人擔憂”。
很顯然,這樣的說法直接讓印度政府暴怒不已。就像印度政府機構婦女和兒童發展機構就反擊稱,西方組織提供的饑餓指數報告,有意忽略了印度政府在糧食問題和饑餓問題上的努力,這樣的有意行為,就是在“污名化”印度,阻礙印度成為全球“大國”。
除此之外,印度部門還指控饑餓指數報告是一份“黑箱操作”得出的不公正報告,同時也是不科學的,因有部分調查數據來源于3000人群體,要知道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僅僅3000人群體中得出的數據,是無法代表印度。拿著這樣的理由,印度指控饑餓指數不科學。
事實上,饑餓指數報告中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按照這樣的統計方法進行調查的,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印度的排名低了一些。再加上近段時間印度頻頻被西方國家針對,才引起了印度政府部門的直接反擊,因為印度已經將饑餓指數報告,和西方國家對印度的打擊聯系到一起。
俄烏沖突后,印度沒有跟隨美歐國家集體行動,而是與俄羅斯走到了一起,不參與任何的對俄施壓行動。而這樣的態度,也讓美國和歐盟國家,將印度看作了“叛徒”。就像拜登,就在和印度總理的電話中,一點也不避諱的指出,和俄羅斯走在一起,印度無法成為“大國”。
與此同時,歐盟國家也在不斷對印度施壓,要求印度馬上脫離俄羅斯的“侵略團體”,為保證歐洲安全貢獻力量,否則印度將會被歐洲國家徹底拋棄。再加上歐盟國家德國和愛爾蘭組織推出的饑餓指數報告,印度不免認為,這就是西方國家對自己的針對性打擊。
事實上,也不能完全聽信印度政府部門的說法。因為印度總理莫迪曾在幾個月前承諾,印度將會成為“糧食出口國家”,承擔起“大國”在糧食危機中的責任。然而在印度糧食收獲前后,印度就出現了糧食緊缺問題。不得已之下,莫迪只好禁止糧食出口。
從這樣的事情上也能看得出來,印度內部的糧食問題依然存在,否則莫迪也不會不顧面子、不顧承諾的禁止糧食出口。說白了,印度要想成為“大國”,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出來,而不是借助各種危機性問題,凸顯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