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佬茄子
印度的野心一直不小,但一份最新公開的權威數據擊碎了莫迪政府的“大國夢”——在這份數據中,別說趕超中國了,印度差點淪落到和阿富汗“相提并論”的水平。
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時報10月17日報道,日前,本年度的全球饑餓指數正式發布。據悉,在接受審查的121個國家中,印度得分為29.1(數值越高越嚴重),這意味著印度國內“饑餓現象嚴重”。
而在這些國家中,印度的得分僅排名107位。這一成績不僅遠遠遜色于排名非常靠前的中國,甚至比老對手巴基斯坦(第99名)和老鄰居孟加拉(81名)都要差勁。放眼整個亞洲,唯一比印度更糟糕的,是剛剛被塔利班接管沒幾年的阿富汗。而且,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印度饑餓指數排名連續第三年下跌,其狀況之嚴峻,不言自明。
同時發布的數據指出,目前南亞地區是世界上饑餓程度最高、兒童發育遲緩率最高的地區,而印度在這一領域“獨霸全球”,其兒童消瘦率高達19.3%,在同類國家中屬于最糟糕的那一類。但不僅僅是兒童,該報告還指出,印度近年來營養不足的問題日漸惡化,其居民營養不足的比例從2018年前后的14.6%上升到了2021年時的16.3%,這也意味著放眼整個印度,有多達2.243億人掙扎在營養不良甚至無飯可吃的境地。諷刺的是,目前印度GDP排名位居世界第五,多次以經濟大國身份自居,卻還有如此多的百姓吃不上飯,著實令人感嘆。
一些印度媒體試圖避重就輕,將這一問題歸咎于新冠疫情導致的印度經濟受沖擊,間接導致印度當局無力推行救濟措施。但是,一些印度政客并沒有這樣想。印度左翼政客西塔拉姆·耶丘里日前指出,莫迪政府必須為印度在近8.5年內進入的這個“黑暗時代”負責。他指出,莫迪政府的政策對印度來說是災難性的,糧食庫存降低、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印度自2014年來深陷糧食危機,而莫迪政府只拿出了足夠的公關手段、斡旋與謊言。
印度前工會部長、國會領袖奇丹巴拉姆也“陰陽怪氣”地發文,喊話莫迪“請問尊敬的總理何時能解決兒童營養不良、饑餓和消瘦等問題?我們有2240萬兒童被認為是營養不良的。”而在另一段文字中,他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印度有19.3%的兒童面臨饑餓,35.5%的兒童發育不良——顯然,加強印度教和印地語的傳播、煽動不同族群之間的仇恨不是印度饑餓問題的解藥。
據悉,全國性的饑餓問題在印度仍然十分突出,就連莫迪政府自己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在一些較為落后的地區,兒童發育遲緩、饑餓的比例甚至高達48.3%(比哈爾邦);即使是在資源相對豐富的中央邦,這一數據也曾一度達到35.7%左右。
印度的這一人道主義危機,主要還是源于印度那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問題。由于種姓制度和性別歧視的廣泛存在,印度的大量勞工、部落居民和穆斯林等“少數人群”仍掙扎在貧困線以下,而僅占據印度總人口一小部分的中產和“貴族”,卻“壟斷”了絕大部分印度社會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貧困人口數量可能超過了3億人——這也難怪印度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了。
印度經濟學家阿文德·維爾馬尼指出,導致這一局面惡化的主要原因還是在莫迪政府身上——自上臺以來,莫迪政府采取了大量保護私有經濟的措施,拒絕履行其推進文化掃盲和基建設施建設的承諾,導致印度貧富差異進一步增大。社會分配的不平等,導致印度近年來多次爆發抗議示威,例如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農民進軍”事件等等。如果這一情況繼續下去,莫迪政府要面臨的,恐怕就不只是人民吃不飽飯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