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德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執政后,要求德國企業減少對中國的投資,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然而眾多德國企業并沒有響應德國政府的要求,而是一如既往加碼對華投資。日前英國媒體《泰晤士報》曝料稱,德國汽車巨頭寶馬集團準備將MINI電動車的產線從英國牛津工廠轉移至中國。據悉,位于英國牛津的工廠,每年生產約4萬輛MINI電動車。
除轉移現有MINI電動車的產線至中國外,未來寶馬集團還會將下一代純電車型MINI Aceman交給其與中國長城汽車合資組建的代工廠生產。《泰晤士報》表示,一旦寶馬集團真的將MINI電動車的產線從英國轉移出去,不僅會對英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造成比較大的沖擊,而且還會帶走數千乃至上萬個就業崗位,打擊英國的就業市場。
報道還注意到,盡管德國政府再三強調德國企業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但是以汽車企業為代表的一眾德國企業,仍在加大中國市場的布局和經營力度。在上述消息曝光前,德國另一家汽車巨頭大眾集團日前宣布投資24億歐元,與中國汽車智能設備供應商地平線公司成立一家新企業,重點聚焦自動駕駛等新興汽車技術的研發以及應用。
分析人士表示,對任何一家跨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是必需爭取的,如果錯失中國市場,公司的經營業績就無法保障。以新能源汽車市場為例,目前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根據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在穩步提升,截止今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所有整車銷售份額的比例,達到了27%。
對全球許多車企來說,中國是他們最大的單一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正是基于中國市場的無可替代性,德國企業才會無視德國政府的要求,堅持對華投資。一組數據顯示,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系整體緊張的背景下,今年德國企業對華投資不降反升,僅前八個月,德國企業對華投資額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30%,規模接近100億歐元,刷新了此前的紀錄。
大多數德國企業的負責人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德國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扎根中國市場,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的形勢下,離開中國市場,絕非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