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后,不少歐洲國家在所謂“政治正確”的裹挾下,大肆制裁俄羅斯,但同時,它們的行為也化作了回旋鏢,扎回了自己身上。
由于制裁俄羅斯,歐洲失去了來自俄羅斯的大量能源供給,一時間,歐洲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凜冬將至,面對高昂的燃氣和電價,越來越多的歐洲民眾走上街頭抗議。
這逐漸讓歐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但在如何解決能源問題上,歐盟各國的分歧卻十分嚴重。據《觀察者網》報道,雖然在近日的歐盟能源部長的非正式會議上,各國都同意了聯合采購天然氣,但是否對俄天然氣價格設限,依舊有待商榷。
不過俄氣公司的總裁彌米勒在近日已經發出了警告,稱如果歐洲對俄天然氣價格設限,則屬于違反合同中的相關規定,那么俄氣公司將停止向歐洲供氣。
可以說,俄羅斯其實就是立了個門檻,想要獲得俄氣,那歐盟就必須按照規定來,尤其是不允許對俄氣限價。而這也正是歐盟內部產生分歧的原因,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歐盟各國的力氣好像用錯了方向,就價格方面,相較于美國,俄氣的價格已經十分優惠了。
據《法新社》報道,前段時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還公開抱怨美國對德的“天價售氣”,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曾在一場大會上隔空喊話美國,要求降低能源價格。
數據顯示,在歐盟能源短缺期間,不少國家選擇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然而被歐盟部分國家當做“救急”的美國能源,卻成為了美國牟取暴利的工具。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賣給德、法等國的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是平時的4倍,有消息人士透露,一艘船的液化天然氣就能讓美國賺近2億美元。如果歐盟各國成員真的對能源的價格如此介意,那么更應該限價的是美國能源才對。
不過從這些西方國家的政治角度出發,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如今“反俄盛行”的歐洲,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處在這種扭曲的“政治正確”的裹挾之下。
但如果從美國的角度出發,不斷地慫恿歐盟國家對俄氣限價,甚至還多次鼓噪對俄油的價格也設限,從而推動歐盟減小對俄能源的依賴,不僅能夠借此大賺一筆,還能逐漸搶占歐洲的能源市場份額。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或許還能讓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轉移到美國身上,讓美國在今后能更好地控制歐洲。雖然對于歐洲某些國家來說“凍死事小,失節事大”,但一再的犧牲自己的利益,為美國服務,卻怎么也算不上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對此,俄副總理諾瓦克也是直言,更應該設置價格上限的是美國的商品。不論是俄能源還是美國的天價天然氣,從根本利益的角度出發,其實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組織來說,其實都是想盡量避免在某些重要領域過于依賴他國的。
歐盟同樣也是想要盡快擺脫對俄能源的依賴,但高價購買美能源也絕不是長久之計。不過,烏克蘭似乎傳來了“好消息”,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近日,烏克蘭聲稱發現了大量的天然氣儲備,現烏克蘭油氣公司已經開始與美國勘探公司討論開發并提供給歐洲。
報道中指出,美、烏兩國的公司都希望能夠借此“幫助歐洲各國擺脫對俄能源的依賴”。且不論能源的運輸問題,現在冬季臨近,在短時間內完成勘測、開采并簽訂合作,屬實不太現實。
即便是在今后能夠發揮作用,按照烏克蘭目前的經濟情況,或許也會效仿美國,提高價格,趁機撈一筆。總而言之,在能源領域,現在歐盟就是美國眼中牟取暴利的對象,但歐盟的解決方法依舊是針對俄羅斯。
如此看來,其實在對俄氣限價方面,不過是美國借著歐盟來打壓俄羅斯的手段之一罷了。即便在今后,烏克蘭愿意低價將天然氣出售給歐盟,但美國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也不會允許烏克蘭售賣合理價格的能源,打破美國對歐盟能源的壟斷。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俄副總理呼吁歐洲給來自美國的能源設置價格上限,其實也是變相的給歐洲提了個醒。
說到底,在這場俄烏沖突中,除俄、烏兩國外,受負面影響最大的還是歐盟,不僅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甚至還進一步導致了歐盟出現分裂。反倒是美國,僅僅靠捆綁歐盟,挑撥俄歐矛盾,就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