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歐佩克+”(OPEC+)成員國宣布石油減產一事惹惱了美國。
礙于沙特為美國的全球經濟霸權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美國不敢立即與沙特鬧翻,但美國“使臉色”的能力卻一直在線。
據觀察者網報道,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16日對外界宣布,美國總統拜登沒有在G20峰會上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晤的打算。
沙利文還表示,華盛頓將重新審視沙特阿拉伯與美國之間的關系,不過美國不會讓兩國關系在短期內出現重大的改變。
顯而易見,美國政府對于沙特近期的舉動一直耿耿于懷,并試圖通過施壓、威脅等方式讓沙特改變心意,放棄或者是推遲減產石油計劃。
只不過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根本沒有理會美國政府的意思,沙特外交部已經明確回應他們不同意推遲減產,也不接受美國“發號施令”。
隨后,其他“歐佩克+”成員國也紛紛響應了沙特,表示他們支持石油減產的相關決定,而且要把該項決定落實到行動上。
在“歐佩克+”的成員國看來,減產石油只是出于單純的經濟考慮,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平衡,避免市場出現大規模動蕩。
他們認為,“歐佩克+”的這項舉動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這將使得他們不會輕易對美國政府讓步。但美國是絕不會容許其他國家侵害自己利益的,接下來他們必然會找各種理由回擊沙特等國。
比如這回,拜登政府就發揮了美國的傳統,將一切問題都上升到了政治層面。
美國堅稱沙特帶領“歐佩克+”成員國減產是出于政治考慮,并表示他們這種行為是在幫助俄羅斯獲得“戰爭資金”,從而導致烏克蘭遭受更多的戰火與苦難。
不難看出,美國這是想把維護自身利益的行為標榜得更加光輝,其沒有直接道明沙特等國的行為侵害了美國的權益,而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沙特在幫助俄羅斯,刺激俄烏局勢。
對于美國的指責,沙特國防大臣哈立德·本·薩勒曼直接予以否認,稱美國的這項指控是完全錯誤的。
與此同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能源部長蘇海爾·阿爾·馬茲魯伊也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聲援沙特,他強調,“歐佩克+”減產石油的決議是得到所有成員國一致認同的。
“我們并沒有任何的政治目的,減產只是一個單純的市場調整決定。”
此外,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巴林等一眾海灣國家也都公開表示他們支持“歐佩克+”的相關決定。可能也美國也沒有想到,他們不僅無法分化“歐佩克+”,甚至還惹了一身腥。
事實上,美國并沒有太多對付沙特阿拉伯的手段。無論是美議員提出的撤離駐扎沙特的美軍,還是直接對沙特禁售武器,都不太可行。
因為美國一旦這么做,就會直接讓兩國關系破裂,從而給其他國家提供機會填補空缺。
由于沙特出手闊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被稱為“狗大戶”,并且沙特采購武器的渠道十分多樣化,他們與多個軍火大國之間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若美軍火商撤離沙特市場,他們將逐漸失去在沙特的影響力,最后讓自己遭受重大損失,這種賠本買賣是任誰都不肯去干的。
此外,美國在沙特駐軍的行為也絕不是美軍所宣稱的“無償”幫沙特保衛油田和基礎設施、美國在這一過程中沒有任何獲利。
駐軍是美國保證自己對沙特形成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美國絕不會傻到主動撤走駐扎沙特的軍隊,這種話只是為了嚇唬沙特而說的。
就算沙特的“老爺軍”再不濟,他們也可以掏出大把的銀子來引進“雇傭軍”,只要錢給夠,相信成建制的美國退伍軍人都愿意重新端起槍,來充當保衛沙特的武裝力量。
所以美國的確是拿沙特沒什么辦法,萬一把人逼急了,人家決定在石油貿易中不再使用美元,那拜登政府再著急都只能干瞪眼。
由于沙特等國的堅持,石油減產提價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這無疑會讓美國面臨更加嚴重的通脹危機。
為了應對通脹,美聯儲已經發起多輪加息,這也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效應,目前已有極高的衰退風險。多位經濟學家此前警告,美國經濟很有可能在2023年萎縮。
但拜登卻否認了這一說法,他不認為美國經濟會縮水,即便這一局面會發生,那也只會是非常輕微的經濟衰退。
這番話有些似曾相識,在新冠疫情初期,白宮也是如此信誓旦旦,極力否認美國會爆發疫情,即使爆發也會很輕微,但實際情況是什么樣,大家都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