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珍貴生物基因庫 湖南出臺實施意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導讀 央廣網長沙12月22日消息(記者歐峰 實習生伍稀雅 通訊員劉婕絲 虞舜之)近日,湖南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

央廣網長沙12月22日消息(記者歐峰 實習生伍稀雅 通訊員劉婕絲 虞舜之)近日,湖南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是湖南省首個由省委、省政府頒布實施的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性文件。

湖南地處長江中游,“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態空間格局,獨特的地形地貌,和雨熱同期、溫潤滋養的氣候條件,為湖南孕育出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中國乃至世界珍貴的生物基因庫。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湖南省共有136個森林群系,69個濕地群系,43個灌叢和草地群系,武陵-雪峰山脈、南嶺-羅霄山脈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區和洞庭湖淡水生態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納入全球200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截至2021年底,全省濕地保護率達70.54%,森林覆蓋率達59.97%,森林蓄積量達6.41億立方米,草原植被綜合蓋度達87.04%,位居全國前列。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長果安息香(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湖南省已記錄脊椎動物1045種,占全國的22.1%,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9種;有維管束植物6186種,占全國的18%,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0種。中華秋沙鴨、莽山烙鐵頭蛇、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種群逐步恢復或大幅增長。

湖南省保存典型性代表野生植物遺傳資源4800種、種內遺傳資源1.35萬余份、農作物種質資源3萬余份,擁有9個國家級制種基地市縣,多個院士領銜的科研技術團隊在水稻、油菜、辣椒等種質資源研究及產業開發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青山湖鳥類棲息地(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為守護好湖南珍貴的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湖南省委、省政府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嚴守“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安全屏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打下堅實基礎。《實施意見》的出臺,為接下來一個時期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徑。

《實施意見》明確了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到2025年,全省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穩定在11%左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9%以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5%以上等。到2035年,形成統一有序的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全省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典型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絨毛皂莢(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實施意見》部署了7個方面18項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完善政策法規、持續優化空間格局、構建完備的監測體系、著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

此外,《實施意見》指導了多項重點工作。生態系統保護方面,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生態廊道建設。物種保護方面,開展中華穿山甲等旗艦物種和資源冷杉、絨毛皂莢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搶救性保護。遺傳資源保護方面,持續推進生物遺傳資源和種質資源調查,建立生物遺傳資源數據庫。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