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十八灣變坦途 湖南漣源新農村鋪上了“金光道”

導讀 央廣網婁底12月22日消息(記者歐峰 實習生伍稀雅 唐文萱 通訊員張聰勇)暢行于湖南婁底漣源市的青山綠水間,只見一條條蜿蜒的鄉村公路,...

央廣網婁底12月22日消息(記者歐峰 實習生伍稀雅 唐文萱 通訊員張聰勇)暢行于湖南婁底漣源市的青山綠水間,只見一條條蜿蜒的鄉村公路,挽著江河,傍著大山,穿過田壟,串著城鄉,車輛行人來往如織,鄉親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漣源市六畝塘鎮白石村道(央廣網發 張聰勇 攝)

漣源市地處湖南中部,境內山水資源豐富,屬于南方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帶,一直以來,公路是當地人們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也是承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因而,一條條農村公路編織著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夢想,也成為當地黨委政府最為牽掛和重視的事。

增量擴容,暢通“最后一公里”

漣源市副市長周新科介紹,漣源市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全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通過涉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整合,以前所未有的行業扶貧力度、改善民生廣度,大力實施農村骨干路網提檔升級、基礎路網延伸完善工程,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使骨干路網更壯實,毛線路網更密集,農村公路不斷增量擴容。

近年來,該市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1825 千米,完成總投資約 10.95億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通車總里程 5807千米,其中,農村公路里程4668千米,占 80 %。全市 458個村(社區)實現自然村公路通暢率100%、通客運班車率100%。

一幅縣道輻射城鄉、鄉道往來如織、村道阡陌縱橫的交通地圖正在這里展開。

融合發展,發揮“最優的效益”

漣源市積極圍繞“產業怎么興起來”“資源怎么活起來”“旅游怎么熱起來”,大力實施“農村公路+特色產業”工程,積極建設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推進農村公路和農村物流、現代農業、全域旅游融合發展,實現“修一條路,串一線風景,帶一片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楊市鎮東園村(央廣網發 張聰勇 攝)

“十四五”期間,該市規劃建設農村公路“三路”項目(三級公路、資源產業路、旅游路)643公里,擬投入資金10億元,目前已投入建設資金3.8億元。

這是繼脫貧攻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后,漣源市掀起的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熱潮。

據漣源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周劍波介紹,新一輪的農村公路建設,通過“以獎代投”鼓勵鄉鎮、村自主完成路基工程的方式,較好激發群眾修路架橋的主人翁責任感,成功地激活了農村產業發展的“一江春水”。

楊市鎮白聯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因地處偏僻,地勢險要,原有的道路只有3.5米寬,彎多坡陡,貨車開不進村、到不了戶,每到農忙季節,農資產品只能通過轉運才能到家,嚴重影響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漣源市交通運輸局積極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幫白聯村規劃建設一條長9.5千米、寬6米的瀝青路,極大地激發了當地群眾的修路熱情,他們自發捐資400萬元助力公路建設,其中在外創業人士毛建平、寧清平分別捐資達100萬元。新修的瀝青路,增加了群眾發展產業、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產業到哪里,路就延伸到哪里

安平鎮墻園村原本村集體經濟極其薄弱,村民增收缺乏門路和渠道。苦于沒有像樣的公路,當地發展產業總是搞不起、留不住。為了扶持發展養殖產業,政府規劃修建了產業路,成功吸引“湘中黑牛”基地落戶該村并投資2億元。

“山川依舊,通衢已成”,當看到昔日家鄉簡陋落后的“羊腸小道”被新修改造成一條鋪著水泥的產業路時,從安平鎮水口山村走出去的吳樺源萌發了回鄉創業、回報桑梓的念頭,目前他已在家鄉投資發展,吸納當地就業困難人員45人。

“有了這條產業振興路,我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每年都可以增收2萬余元。”69歲的村民吳愛分站在新修的產業路上說。

“從未想過,城里的公交往城外跑,農村公路也能跑公交車了。”通往市里的公交線路開通后,三甲鄉的村民感慨萬千。

今年以來,漣源市通過對部分農村公路優化改造之后,開通了公交線路,農村公路正在為城鄉公交一體化和城鄉交郵融合發展賦能提速。

優化升級,打造“最美農村路”

漣源市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體系,不斷提升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水平,全力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專項整治兩年來,該市共投入資金4560萬元,排查整改農村公路安全隱患1131處,安裝反光鏡、減速帶、安全警示標識標牌334處,清除路障456處,實施大坳村山體滑坡地段等邊坡防護工程21處。同時投入資金3656萬元,建設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244公里。農村公路事故發生率較去年降低了65%。

經過改造后的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道路(央廣網發 張聰勇 攝)

漣源市按照“路要養、車要管、錢要籌”的要求,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養體制,全面推行“路長制”和農村養護市場化,推動農村公路養護進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開發農村養護公益性崗位,解決農村困難群體就業。

2022年,該市大力建設最美農村公路,投入資金2.8億元,將97公里縣道、66公里鄉道、95公里村道打造成了“文明示范樣板路”。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飛瀑,流泉,作為通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通景公路—全長26.2公里龍山康養基地公路,將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各個景點串珠成鏈,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帶給游客非同一般的視覺沖擊和賞心悅目的出行體驗,它已成為網紅的打卡路、游人的滿意路、村民的幸福路。

“四好”農村路,一頭連著青山綠水,一頭連著百姓人家。“我們將突出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最優’和‘最美’,以愚公移山之志,筑起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漣源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李俊業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