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退休干部、著名劇作家楊林因病醫治無效,在焦作去世,享年60周歲。楊林生前與古城西安有著深厚淵源——由其為西安市豫劇團編劇的原創豫劇現代戲《秦豫情》,在亮相后轟動全國,“拯救”了當時處境艱難的西安市豫劇團。楊林結合自身的豐富經歷以及西安市豫劇團的發展歷史,寫出了“不管吃多大苦,受多大罪,我們也要活下去”這樣的經典臺詞,展現了劇中人物在人生遇阻時的堅定信念,更凸顯了西安市豫劇團的“獅吼精神”。
楊林,河南林州人,1984年考入河南省戲校導演班,畢業后先后在焦作市豫劇團、焦作市藝術研究所做編劇、導演,2017年調入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楊林在戲劇創作領域潛心耕耘,編劇、導演“兩門抱”,其代表作品包括話劇《紅旗渠》《兵團》,豫劇《常香玉》《秦豫情》,京劇《霸王別姬》《突圍·大別山》,淮劇《浦東人家》,呂劇《百姓書記》,滬劇《敦煌女兒》等著名舞臺作品。
在西安市豫劇團的發展史上,楊林同樣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由楊林為該團創作的豫劇現代戲《秦豫情》一經搬上舞臺,便引起社會各界強烈的反響和共鳴。該劇不僅獲得觀眾一致好評,更先后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下設的“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舞臺藝術創作滾動資助”項目共三項“大滿貫”,這份殊榮在國內戲劇界屈指可數,也是因為這出戲,讓當時身處困境的西安市豫劇團重煥新生,并且“火”了起來,自此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自2016年起,《秦豫情》走遍大江南北,在全國進行巡演并收獲了來自專家、學者、觀眾的一致好評。截至目前,《秦豫情》已先后在陜西、北京、上海、深圳、濟南、杭州、新疆等20多個省市巡演二百余場,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強烈共鳴。
在西安市豫劇團的演職人員眼中,《秦豫情》獲得的成就,離不開編劇楊林傾注的心血與努力——在楊林的筆下,以小見大,平凡中見情懷,善良中顯高大,在平凡弱小中煥發出生命的力量與韌性,以及在危機困厄中的頑強和希望,書寫了以小勤、張大為代表的眾多可歌可泣的小人物形象。楊林的細心挖掘與對人性、社會的悲憫之心,是《秦豫情》兼具深度與厚度的基礎。眾人紛紛表示:楊林老師雖已離去,但他的作品將繼續帶領大家體悟人性的韌性與光亮,以戲劇方式,傳遞給更多的人以慰藉與力量。
供稿: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西安市豫劇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