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花錢才能約會,他卻火成了00后心中的“完美男友”

導讀 原標題:女生花錢才能約會,他卻火成了00后心中的“完美男友”本文經授權轉自“南風窗”,點擊上方關注。。ID:SouthReviews原標題 | 與完...

原標題:女生花錢才能約會,他卻火成了00后心中的“完美男友”

本文經授權自“南風窗”,點擊上方關注。

ID:SouthReviews

原標題 | 與完美男友約會了,賬單要我付

作者 | 祝越

“剛開始只覺得還有這種美事?別人請我吃請我玩,我不用出錢,對方還要給我錢。”

這是不系舟關于“cos委托”最初的假想,也是她嘗試成為coser接受他人委托的原因之一。

cos委托”是近年來在二次元圈層內興起的活動,愛好者們會付費委托coser(角色扮演者)扮演指定的二次元角色,進而達成在現實中與自己喜歡的角色拍照、約會的愿望。大部分情況下,委托者(或稱為單主)和coser雙方皆為女性,而被委托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來自動漫、乙女(通常指未婚的年輕女孩)游戲作品中的男性角色。

社交平臺上有關“cos委托”的帖子

剛開始接單不久,不系舟就發現這件事比她想象中要累得多。8cm的增高鞋、假發和束胸衣,帶來了身體上的勞累。情感上的疲憊則更為深刻。每次委托結束后,不系舟都仿佛經歷過一場真實的戀愛,由此產生的“戒斷反應”,讓她時不時還會想起委托者的樣子。

事實上,“戒斷反應”在參與cos委托的群體中廣泛存在。眾多帖子的描述中,委托雙方都真誠地為彼此付出情感,使cos委托不再只是一種委托,而儼然成為一種新型的親密關系。

在金錢交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cos委托”,真的實現了“跨次元的戀愛”嗎?

01

策劃一場求婚

凌晨5時,日出的陽光還潛伏在一小時后,蘑菇已經起了床,開始為當天的約會化妝。

她和約會對象定好的碰面時間是上午9時。4個小時的準備時間,一部分留給化妝造型,一部分花在路途上。但這還不夠,雙眼皮貼不好,妝面不夠完美,出門可能遇到的早高峰……所有意外情況都需要計劃在內。

“因為我是絕對不能遲到的,”蘑菇說,“不然對方的體驗感首先就會下降了。”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約會,而是一次線下“cos委托”。作為coser,蘑菇在其中扮演著服務者的角色。

蘑菇和委托者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自2月的第一次委托以來,蘑菇已經有了一套系統的接單流程。第一步是給對方發一份調查問卷,緊接著是在問卷的基礎上進一步溝通,了解對方的偏好后,余下便是蘑菇自己的創作:學習角色性格、準備約會禮物、策劃委托時的驚喜……這樣的委托流程,她往往會同時計劃好幾個。

系統計劃的背后是對細節的看重,這一點僅從調查問卷的內容就能看出。除了“是否需要盡可能貼近角色口吻對話”和“偏好及其他注意事項”等常見問題之外,蘑菇還在問卷里列出了“戀愛進度”一問,從“非戀愛關系”“曖昧期”到“已結婚”,一共有8個選項可供單主選擇。

在計劃與細節的支撐下,“cos委托”的過程逐漸成為蘑菇的一種創作。在她看來,這和cosplay一樣,都是把自己所理解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

蘑菇在委托中所cos的角色,大部分來自當下熱門的乙女游戲。乙女游戲簡稱“乙游”,最初產生于日本,是一種以女性角色作為主角,以多個男性角色作為可攻略對象的角色扮演戀愛游戲。

乙女游戲《戀與制作人》/@戀與制作人

游戲旨在模擬真實生活中的戀愛互動,玩家可以選擇與各類設定鮮明的男性角色約會,進而獲得不同的浪漫體驗。

因此,怎樣代入角色,和單主演繹出戀愛關系,往往是cos委托的重點。對于蘑菇而言,她只能反復觀看游戲里不同角色的約會劇情,設想他們在現實中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為了還原角色的個性,就連“絕對不能遲到”的規矩也可以被動搖——“cos凌肖的時候,我就會嚇一嚇單主。”蘑菇說,“雖然我人已經在樓下(等)了,但是會騙對方說我剛睡醒。”這恰好還原了凌肖有點“皮”的性格。

約會當天送給單主的花束,也少不了對角色個性的講究。cos角色“凌肖”時,蘑菇便在捧花的花瓣周圍染了一圈黑色,這種設計既與“凌肖”的印象色灰色接近,又將他特立獨行的個性凸顯出來。

蘑菇自制的送給委托者的花束/受訪者供圖

有了創作的性質,cos委托便有了新的意義。“它讓我能夠去實踐那些浪漫的想法。”蘑菇說,這更像是一種愛好,而非副業。

蘑菇眼中的自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普通地上班,普通地朝九晚五,普通地拿著每月的工資。生活在大眾的模板之內,浪漫對于她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

Cos委托使蘑菇得以成為浪漫的制造者。她熱衷于在委托過程中策劃驚喜,這也成為了她的計劃里最難但也最重要的部分。

為了達到驚喜效果,蘑菇不僅要參照角色特點,考慮單主喜好,還要結合當天的行程安排,把場所環境因素計劃在內,常常需要同時準備兩到三個替代方案。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驚喜是一場求婚。策劃求婚的念頭,原本就在蘑菇腦海里醞釀已久,而那次委托中終于有了合適的時機。當她以角色的姿態拿出戒指、單膝跪地,期待與緊張一齊涌了上來,讓她的聲音也有些顫抖。

被求婚的女孩已經感動得哭了出來,蘑菇有些慌張地起身擁抱對方。那一刻,她感到自己似乎真的替角色把愛傳遞了出去。

“cos委托的意義在此刻到達一個節點。”蘑菇在那場求婚的視頻記錄里這樣寫道。

蘑菇策劃的求婚現場/受訪者供圖

02

在第一次“cos委托”約會之后,小文連續發了四條小紅書筆記,每條都表達了對當天的留戀。在視頻記錄里,她和coser像一對真正的情侶那樣擁抱、親吻,不同的是對方始終戴著黑色口罩,只露出了眼睛。

那天coser扮演的是乙游里的角色“李澤言”,這也是小文曾喜歡過兩年的角色。

起初,她之所以嘗試cos委托,更多是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在瀏覽過不少他人的cos委托視頻后,她按照其他單主所說,去小紅書和閑魚上刷了不少coser,最后選定了一個和她同城的。

這次嘗試的結果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就像她在筆記的標題里寫的那樣:“cos委托后勁真的太大了。”

這種“后勁”部分來自委托當天的視頻和照片。小文清楚地知道,和自己約會的coser也是女生,她的聲音和外形都無法百分百地還原一個二次元男性角色。但在視頻記錄里,抹去coser本人的聲音,只有酷似李澤言的樣貌配上浪漫的音樂,讓小文獲得了一種真實感。

在小文眼里,那就像是李澤言真的來愛她了。

《戀與制作人》中的李澤言/@戀與制作人

被愛的真實感,同樣有賴于委托過程中coser的細心。有過兩次委托經歷的蟬,很看重coser與角色的貼合程度,讓她感受到愛的,是一個小細節:過地鐵閘口時,她和coser原本牽著的手松開了,但對方先刷卡進站后,仍然會記得伸過手來等她。

委托結束的第二天,蟬醒來后看著照片哭了好幾個小時。她意識到,這種美好的瞬間實在太短暫了。

“我感覺很遺憾,因為我愛的這個人(角色)并不是真正的血肉之軀。”蟬說。

不只是單主,接受委托的coser也會投入真實的感情。委托前的緊張、焦慮,委托后的不舍、失落,也是不少coser的共同感受。

Diane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接cos委托時,和單主的互動讓她自然地代入了所扮演的角色,委托的發展也似乎超出了Diane的預想,而成為了角色自發的行為。

原本限定在5小時以內的委托,因此被延長到了8小時。即便如此,送單主回家的路上,Diane仍然感到不舍,“今天的時間過得太快了”。

和初見的陌生人建立起的情感聯系,在Diane看來很珍貴。這也是為何目前她的委托有大半都是無償的——她不想讓cos委托變得職業化。每次委托結束后,她會把當天的票根,連帶打印出來的照片一起,放進一個專門的相簿里,作為一種人生體驗的收藏。

Diane收藏cos委托相關照片的相冊/受訪者供圖

在蘑菇看來,自己更像是一個幫角色傳達愛意的容器,但她同樣會在和單主分別時感到難過;回家剪輯委托視頻時,也常常會看著當天的回憶掉眼淚。

從單主身上,蘑菇能聯想到很多個愛上無法觸碰對象的人,這種共情與她自己的乙游經驗相關。

同為乙游玩家,蘑菇喜歡“白起”這個乙游角色接近5年,“白起”已經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還特意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主頁創建了“余生為筆”的合集,用來記錄自己與白起的日常生活。

“所以我明白她們這份喜歡背后的勇氣。”蘑菇說,有了這層共情,每一次委托后的告別也變得更加艱難。

《戀與制作人》中的白起/@戀與制作人

跨次元的戀愛,也會在現實中產生影響。體驗過cos委托之后,蟬也開始自己學著cos喜歡的乙游角色“齊司禮”。為了能夠在一個月后的漫展上做到盡量還原角色形象,她把網上能找到的化妝教學視頻都翻了個遍。

“之前有過的那些難忘的感受,我希望可以把它們帶給更多的女孩。”蟬覺得,這就是cos委托的意義所在。

03

消費“理想”

cos委托里的“愛”,終究建立在雙方的金錢交易之上。一般而言,除了coser自愿的消費外,委托期間的游玩開銷都由單主一方承擔。一整天的花費,再加給coser支付的委托費,總共約600至1000元不等。

不真實感會在結賬的時候跑出來。不同于一般的男女約會,和coser一起吃完飯后,需要小文自己去前臺買單。這時她會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在花錢買一種服務。

但這并沒有成為不去選擇cos委托的理由。小文覺得自己應該還會多次嘗試cos委托,而蟬也不會因為自己在花錢換戀愛體驗而感到膈應。

“因為我也知道齊司禮不可能真正地來到我身邊。”對蟬而言,即使花錢,她換的也是和齊司禮的戀愛體驗。因此只要價格合理,coser的表現貼合角色,她就感到很值得。

蟬cos角色“齊司禮”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交易的基礎上,cos委托能夠讓想象中的戀愛對象來到現實。伊娃·易洛思在《愛,為什么痛?》里談道:“想象是一種虛構不在眼前之事物的能力……再也沒有比愛情更能清楚地讓人觀察到想象的基本角色,即作為一種替代真實對象的能力和創造的能力。”書中的“想象”放大和強化了愛情體驗,正如cos委托,是借助想象塑造了“跨次元戀愛”的理想。

不僅如此,人們也愿意用物質來換取理想的親密關系狀態。Diane就把cos委托看作體驗理想親密關系的媒介。為了打造理想的約會,她除了會提前確認單主的偏好、忌口、過敏源等細節,還尤其看重時刻給出肯定、積極的回饋,給對方提供一個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安心環境。

有時候,委托雙方對“理想化”的追求,讓cos委托成為一場雙向奔赴。一次委托結束后,Diane發現對方在約會前發了一條求助帖,詢問網友自己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送什么樣的禮物合適。

Diane很感動:“我們互相都在很真誠地對待彼此,這種儀式感在現實世界中是很少的。”

蟬cos角色“齊司禮”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相較而言,現實的戀愛關系則很難達成理想狀態。小文很清楚,cos委托只是一天的約會,戀愛則是一段長期的關系。在委托中演繹完美戀人的形象更為容易,在真正的戀愛里這樣要求他人,卻是不現實的。

通過消費實現的“理想”與現實構成了矛盾。伊娃·易洛思認為,現代社會密集的信息與消費文化塑造的愛情想象,提高了人們對親密關系的期待值,并因此使他們更容易對現實產生失望。

將cos委托或乙游作為戀愛替代品的現象,也許成為了伊娃“失望社會學”的實證。大多受訪者都談到,自己不再需要現實中的戀愛關系,更愿意將乙游中的角色作為情感寄托。

也正因為清楚現實與理想的差別,小文才覺得cos委托更加方便。她希望戀愛中能被對方遷就,希望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但這些要求,在小文過去的戀愛中卻很難得到滿足。在真實的戀愛中投入感情和精力,最終又可能被對方傷害,這是她不愿去經歷的。而短短一天的cos委托,足夠她過一過“戀愛癮”。

“所以明碼標價挺好的,”小文說,“如果花錢能買到快樂的話,錢其實就是你付出的所有東西當中最不值錢的東西。”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于網絡

關注它,能讓你聽到更多真話,

多一分對世界的理解。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紙片人走入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