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張勇)元旦、春節“雙節”將至,也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易發多發時節。對此,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反詐民警結合近期多發案例,梳理了五類最為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方法,提醒市民注意,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以免上當!
》》詐騙手法一:冒充網購客服
“雙十二”剛過,家住在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的張某收到了自稱某寶網購平臺客服來電。“客服”表示,張某購買的產品有質量問題,要為張某辦理退貨退款手續。由于“客服”能夠準確說出張某的名字和網購商鋪,張某沒有懷疑,在“客服”的語音指導下,通過掃二維碼的方式填寫了相關個人信息。隨后,“客服”繼續指導張某在多個網貨平臺借貸多筆資金,以充作流水為由轉到指定賬戶。直到張某無法繼續借到錢,“客服”這才掛斷電話拉黑了張某。張某意識到被騙,趕緊報警。
防騙指南:網購訂單異常來電,并要求在平臺外辦理退款退貨的,這肯定是騙局。市民一定不要輕易相信,可通過官方平臺的賣家核實。一旦發現自己被騙,一定要保留相關轉賬記錄、賬號信息等,及時報警。
》》詐騙手法二:網絡刷單詐騙
近日,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居民方某在網上看到一則“兼職刷單招聘”信息,非常感興趣,就根據“兼職刷單招聘”留的聯系方式,與對方聯系。雖然,在對方引導下,方某接連完成三次刷單,都賺到了8%的傭金。而且,刷單金額越來越大,賺的傭金也越來越多。但是,方某第四次“加大碼”刷單后,對方態度轉變,以各種理由扣押本金和傭金,要求方某繼續刷單。方某表示只要本金,再三討要無果,這才意識到被騙!
防騙指南:網絡刷單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任何要求提前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市民切勿相信網上“足不出戶,日進斗金”“輕輕松松賺錢”等兼職廣告,以免被騙!
》》詐騙手法三:冒充貸款客服
日前,家住九龍坡區的90后小伙黃某接到一個陌生來電。來電自稱某小額貸款公司的客服,直言黃某在某校園貸款平臺有貸款額度,需要配合國家新規定注銷賬戶,取消額度,否則影響個人征信。黃某一聽,很是擔心影響個人征信,就在“客服”指引下,下載了貸款軟件,并在多個平臺借貸提現,將錢轉入“客服”指定的賬戶。然而,眼看多次操作都無法將賬戶注銷,黃某意識到不對勁,打電話求助家人,這才明白是騙局。
防騙指南:個人征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統一管理,任何人、任何機構都無權刪除、修改。凡是聲稱能注銷貨款賬戶、清空貸款額度、消除不良貸款記錄的,一律都是詐騙,廣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被騙。如果自己已經被騙,請保留好相關轉賬記錄、賬號信息等,及時報警!
》》詐騙手法四:貸款詐騙
受害人李某在九龍坡區經營了一家餐館。由于資金有缺口,他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某APP軟件的貸款廣告,于是下載了某APP軟件,申請貸款25萬元。然而,當李某填寫相關資料后,某APP軟件顯示李某銀行賬戶填寫錯誤,貸款額度被凍結。隨后,APP“客服”來電,讓李某通過某社交軟件進行溝通,并要求李某將貸款金額10%作為保證金,轉到一個指定賬戶后,方可解凍。可是,李某按照要求轉賬了2.5萬元,賬戶解凍無效。“客服”竟然又以其他借口讓李某繼續轉賬,李某意識到被騙,趕緊報警。
防騙指南:市民如果需要貸款,應當選擇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所有正規的單位都不會在放款前,以任何名義提前收取費用。
》》詐騙手法五:投資理財詐騙
12月8日,家住九龍坡區陶家鎮的周某突然被同事拉進一個“炒股交流群”。群內聊天內容多為分享炒股經驗,曬收益等,并有相應的“客服”推薦炒股課程。周某觀望了一段時間,看到群友不斷曬出收益截圖,心癢難耐,于是聯系“客服”咨詢。在得到對方提供的相關“權威認證聲明”后,周某完全放松警惕,下載安裝了指定的炒股APP,開始跟隨“導師”投資。
最開始,周某投資收益明顯。嘗到甜頭后,他又陸續轉賬100萬元追加投資。然而,此時系統顯示賬戶被凍結。周某趕緊聯系“客服”想追回資金,卻被各種借口敷衍。兩天后,他發現微信被對方拉黑,薦股微信群也早已解散,這才知道自已被騙。
防騙指南:凡是高收入、回報快、風險小的股票投資信息和課程,大都是騙局。任何向陌生賬號轉賬的引導行為,都要再三思考和甄別!市民切勿盲目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警惕群內每天盈利“大咖”發布的所謂“內部消息”,以免被騙。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