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朱淵)作為“時代交響——全國優秀樂團邀請展演”參演劇目,上海民族樂團民族音樂史詩《英雄》、多媒體音樂現場《梔子花開了》將于11月27日、28日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演。兩部不同風格類型的原創優秀劇目,將向觀眾展現當代海派民樂的多元化和豐富性,呈現民族音樂的時代價值與當代氣質。
圖說: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英雄》帶有極厚重的歷史感,而《梔子花開了》則表現出民樂清新靈動的另一種特質。”在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看來,海派民樂創作要有“絕不重復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才能牢牢抓住中華藝術審美的核心,不斷探索有品格、有品質的創新。
民族音樂史詩《英雄》以中國神話為創作母本,共《開天辟地》《樂律之音》《創文造字》《治江理水》《問天逐日》《人民英雄》六個篇章,用磅礴的民族管弦樂引領觀眾走近盤古、伶倫、倉頡、大禹、后羿等創世神話中的人物。末章《英雄》更將視角回歸當下,向當下各行各業無私奉獻的人民英雄獻上崇高的敬意,歌頌英雄精神的延續傳承。
在此次展演前,項目藝術總監羅小慈、指揮姚申申和作曲家李博禪多次進行創作會,一遍遍分析以往《英雄》每一個版本的現場錄像,從樂隊編制到作曲配器,從音樂處理到舞臺呈現,每一處細節都力求完美。姚申申說:“時隔4年,‘英雄’再出發,期待觀眾產生更多共鳴。”
圖說:多媒體音樂現場《梔子花開了》
不同于《英雄》的恢宏磅礴,多媒體音樂現場《梔子花開了》展現的是青春唯美的民樂“小清新”。作品以音樂、繪畫、多媒體等多領域跨界融合,展現了民族音樂的青春氣息和時尚質感,通過“邂逅”“相戀”“離別”“花開”四個篇章,演繹一段屬于青春的動人故事。作品首演于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曾榮獲上海市舞臺藝術作品評選展演優秀作品獎。
據悉,此次上海民族樂團呈現兩部作品,從制作人、作曲、演員到制作團隊,多為新生代青年精英;從音樂風格、視覺呈現到整體氣質,都趨于年輕化、當代化、多元化的藝術追求。羅小慈說:“我們始終堅持‘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的創作理念,希望用開放包容的當代國樂傳遞時代精神,為觀眾呈現海派民樂的創新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