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朔爾茨結束了在中國的訪問,他頂著來自國內政府、歐盟、美國的壓力,帶著12名大企業、大集團高管訪華,事實證明,朔爾茨的選擇是正確的,當天空客公司便與中方公司簽訂了價值170億美元的大單,德國占據空客30%的股份,所以這筆大單德國是“穩賺不賠”。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歐洲大國將目光聚集在中國,朔爾茨結束訪問后,法國外長就對外表示,馬克龍將會在幾周或幾個月之內訪問中國,法國駐華大使羅梁也在近日透露,馬克龍多次表態希望訪華。
法駐華大使表示,法方內部也在籌備馬克龍訪華一事,因為他曾多次公開透露希望訪問中國,最好每年都來一次,中法高層的積極互動能夠為兩國關系注入新動力,為推動雙邊關系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來兩國一直在通過視頻進行溝通,但是馬克龍希望能夠親自前往中國,促進兩國關系發展。
對于馬克龍訪華一事,中方外交部也作出回應,稱“目前并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這個回答也是別有深意,首先法國透露出訪華意愿,是馬克龍有求于中國,在朔爾茨來中國之前,馬克龍就曾提兩人“共同訪華”,稱可以展現“歐盟團結”,但是遭到了朔爾茨拒絕,看到朔爾茨這次中國之行收獲頗多,馬克龍更是躍躍欲試。
其次中方之所以沒有做出積極表態,是因為法國畢竟是歐洲國家,而且與美國保持密切關系,而馬克龍更是一個“墻頭草”,朔爾茨在訪華之前可是力排眾議,支持了中企收購漢堡港股份一事,并且公開表態反對與中國脫鉤,所以馬克龍若是想要訪問中國,還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誠意”。
然而沒過多久,馬克龍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11月8日,馬克龍在埃及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時表示,如今歐洲正處在實現減排目標的正確軌道上,尤其是中美兩國應該付出“公平的份額”,以此來幫助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因為現在只有歐洲在“付錢”,所以那些新興經濟體國家,應該盡快擺脫使用煤炭。
很明顯,馬克龍的言外之意就是,中國應該為氣候問題買單;雖然這些年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幅度確實比較大,但那是因為用俄羅斯天然氣發電取代了燃煤和燃油發電。本質上還是在燃燒化石能源,如今隨著北溪管道被炸,歐洲天然氣供應量驟減,導致歐洲國家再次恢復燃煤發電,有些地方甚至倒退會燒柴取暖,前些年的減排成果眼看就要歸零。
相反中國卻是在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和光伏,發展的是真正的可再生能源,事實上氣候問題就是西方打壓遏制發展國家發展的問題,如果馬克龍真的關心氣候問題,就應該先呼吁歐盟國家冬天不要繼續燒煤燒柴,現在的氣候問題已經被西方國家所“政治化”,他們把氣候問題,當做是攻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武器,最終實現自己的“政治正確”,從而打壓其他國家發展。
而且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都是言而無信,美國等西方國家曾作出承諾,每年對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但是幾年時間過去了,他們不僅完全忘了給錢這一茬,還把節能減排的任務都拋在腦后了。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眼中,應對氣候變化不過就是一個“口號”,西方國家已經通過了工業革命完成大部分生產目標,他們已經創造過“碳高峰期”,現在反過來不讓其他國家擴大排放,就必須先填補上發展中國家受到的損失才行。
由此能夠看出,馬克龍訪華只是單純地為了經濟利益,所謂促進中法關系更是子虛烏有,所以奉勸法國能夠拿出誠意,不要說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