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牛奶?

導讀(文/頤和)“極端高溫給奶牛造成壓力,危害全球奶制品供應”。近日,彭博社一則報道引人關注。文章說,炎熱和干旱正在給全球各地的奶牛造...

(文/頤和)“極端高溫給奶牛造成壓力,危害全球奶制品供應”。近日,彭博社一則報道引人關注。文章說,炎熱和干旱正在給全球各地的奶牛造成巨大壓力,導致牛奶生產枯竭,并威脅到從黃油到嬰兒配方奶粉等各類食品的長期全球供應。

如何給奶牛降溫?據悉,為了讓奶牛更加享受產奶,印度的部分農民正在考慮投資制冷設備。沙拉德·巴伊·哈倫德拉·巴伊·潘迪亞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有40多頭奶牛。他特意為牛棚安裝了水霧噴灑系統,但牛奶產量還是下降了30%以上。

牛奶減產直接威脅到奶農的生計。在澳大利亞,由于持續多年的熱浪壓力,奶農們紛紛退出奶制品行業。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農場主梅爾文·梅代羅斯說,極端天氣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改變該州的農業生產。

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到本世紀末,美國的奶制品和肉類行業每年將損失399.4億美元。

圖為2019年10月,在美國艾奧瓦州的一家奶牛場。(新華社)

如今,氣候變化不僅讓奶牛“壓力山大”,也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重大風險。荷蘭合作銀行全球乳業策略師瑪麗·萊德曼對彭博社說:“氣候變化加劇了供應的波動或變化,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加劇糧食短缺。”

面對日益嚴峻的糧食危機,各國尤其是對氣候變化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發達國家理應采取更多行動。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發表社論稱:“發達國家曾在2009年承諾,從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援助用于溫室氣體減排,但目前并沒有實現。”

聯合國2030年議程融資特使馬哈茂德·穆希丁接受法國《回聲報》采訪時也強調,“與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全球投資相比,這(1000億美元)仍然非常有限……雖然這還不夠,卻必不可少。如果沒有這筆錢,吸引私營部門的道路可能會更加艱難。”

的確,想從根本上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每年1000億美元的投入根本無法止渴。據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報道,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損失和損害”這一議題被列入議程,各國開始就以下問題進行正式對話:誰將為氣候變化導致的未來損失埋單?

文章指出,氣候變暖的影響今天已經非常嚴重,而地球還在持續大幅升溫。與此同時,各國似乎也默默接受了氣候變暖的主要責任人賺得盆滿缽滿這一事實。僅在今年第二季度,6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就獲得了572億美元利潤。在阿爾河谷洪災之后,德國不得不動用300億歐元稅收賑災。而最近遭遇毀滅性洪災的巴基斯坦或尼日利亞又要如何籌措這么大一筆錢呢?西方必須在某個時候捫心自問,它究竟打算裝傻到什么地步。短期利益真的仍然高于一切嗎?

“我們未能解決50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現在我們被逼到墻角,別無選擇。”梅代羅斯的這句感慨,代表的絕非僅僅是美國農場主的心聲。

來源:參考消息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