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一周年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拜登上演“隔空較量”。
當地時間2月21日,普京進行“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向俄聯邦議會發表國情咨文。這也是俄烏沖突以來,普京首次發表國情咨文。
同一天,剛剛結束對烏克蘭突訪的美國總統拜登,開始對波蘭進行正式訪問,并就烏克蘭問題發表講話。
兩個“進行到底”凸顯美俄裂痕加大
當地時間2月21日中午,普京在莫斯科商棧展覽中心發表國情咨文。除了內閣成員、眾議員、參議員外,特別軍事行動參與者也受邀出席。而來自“不友好國家”的媒體則被拒絕進入現場。
此次國情咨文由普京親自撰寫,普京花了大篇幅表達對特別軍事行動繼續推進的意愿。“西方發動了戰爭,而俄羅斯是在捍衛自己的國土和人民的生命。俄羅斯將按部就班地、謹慎地、持續地完成所有任務,在戰場上戰勝俄羅斯是不可能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普京這番講話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要把特別軍事行動“進行到底”,這既是對俄羅斯國內的喊話,同時也是對拜登突訪烏克蘭的回應。
就在普京發表國情咨文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突然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并宣布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4.6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海馬斯”火箭彈、“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空中監視雷達、迫擊炮炮彈等。據美國防部數據,自2021年8月以來,美國已對烏進行了32次軍事援助,累計金額超過500億美元。
在楊希雨看來,拜登突訪烏克蘭傳達出的最主要信號,就是將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進行到底”。“一個是將特別軍事行動‘進行到底’,一個是將軍事援助‘進行到底’,美俄兩個截然不同而又強烈的‘進行到底’,顯示出雙方立場差距進一步明顯化、擴大化,這不僅加劇了俄烏矛盾,同時也在加深美俄矛盾”。
在楊希雨看來,美俄正將俄烏沖突向兩個對立的方向拉扯,這勢必使沖突陷入長期化、焦灼化的境地。而美俄矛盾持續加劇,短期內幾乎已無修復可能。21日,普京宣布,俄羅斯暫停參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也標志著美俄間唯一的軍控條約已經失效。
拜登到訪波蘭 繼續為援烏拱火
而在普京發表國情咨文的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到訪波蘭首都華沙,與“布加勒斯特九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同時,拜登也將在波蘭發表演講,進一步號召盟友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當前,美國及其盟友在對烏軍援上表現出了部分動搖跡象。當地時間2月20日,歐盟27國外長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重點討論通過聯合采購武器的方式加大對烏克蘭軍事支持的可行性,但各方未能形成共識。
而在美國國內,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內,都出現了不少反對拜登政府無休止援烏的聲音。當地時間2月18日,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表示,對烏克蘭的長期軍事援助,使美軍的武器彈藥庫存面臨“巨大壓力”,美國可能需要增加國防開支。而美國眾議長麥卡錫,也曾在當選前叫囂要切斷拜登政府對烏軍援計劃,并計劃派人監督援烏資金和武器裝備的流向。
據美聯社最新民調顯示,目前僅有48%的美國公眾贊成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持率首次跌破50%。
在此背景下,楊希雨認為,拜登在波蘭發表講話,有意針對美國國內和盟國的反對聲浪,釋放美國繼續援烏的信號,并號召西方國家繼續跟隨美國。同時,拜登也力圖通過講話,向俄羅斯進一步表明立場,即美國不會妥協,將繼續在俄烏沖突中拱火。
此外,楊希雨也表示,拜登選擇在波蘭發表講話,也經過了一番技術上和戰略上的衡量。“雖然拜登剛剛到訪烏克蘭,但在基輔發表講話不安全。而鄰國波蘭是距離前線最近的國家,拜登在這里講話,顯示出美國抵近沖突前沿的政治態度”。
俄烏持續消耗 短期無和談可能
到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將滿一年。這一年來,戰場形勢幾經起伏。目前,俄烏雙方仍在戰場上僵持不下,尚無跡象表明沖突即將結束。
俄羅斯國防部2月20日通報稱,俄軍宣布控制了巴赫穆特北郊的帕拉斯科維耶夫卡鎮,該鎮扼守通往巴赫穆特的北部鐵路線。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則稱,過去24小時,烏軍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7處定居點附近擊退俄軍進攻。
與此同時,俄聯邦委員會將于22日重點討論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四個地區并入俄羅斯的法律問題。去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這四地分別作為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條約,四地公民從去年9月30日起,被承認為俄羅斯公民。
在楊希雨看來,目前俄烏沖突未來的走向主要取決于俄烏雙方在上述四地的爭奪情況。短期來看,俄羅斯要想在這四地完全實現特別軍事目標難度較大,而烏克蘭要想將俄軍從這四地完全驅逐,也很難做到。雙方正處于“短期內打不贏、長期又拖不起”的尷尬境地。
而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在俄烏沖突中拱火,俄烏雙方現在也沒有退路,不得不繼續加大在戰場上的投入。“這場沖突的軍事結局沒有贏家,不僅僅是直接沖突的雙方,間接卷入的西方國家同樣也都是輸家。隨著沖突的長期化,各方損失和消耗也勢必越來越大”。
在此背景下,俄烏和談的條件尚未形成。“未來只有當各方都消耗不起的時候,才會尋求談判桌,通過互相妥協來達成停火協議。而在此之前,俄烏雙方的爭斗仍將持續”,楊希雨說。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楊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