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征兵范圍擴大到港澳居民,民進黨當局還有支持者嗎?

導讀原標題:當征兵范圍擴大到港澳居民,民進黨當局還有支持者嗎?據臺媒報道,近日,臺軍方預告“志愿士兵服役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對香港...

原標題:當征兵范圍擴大到港澳居民,民進黨當局還有支持者嗎?

據臺媒報道,近日,臺軍方預告“志愿士兵服役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對香港和澳門居民服役條件限制擬由現行條文規定的在臺設籍20年縮短為10年,大陸人士則維持不變,仍須20年,才能參加志愿士兵的甄選。此外,民進黨當局還宣布,從明年開始為臺軍調薪4%。

此消息一經曝光后,臺退役少將栗正杰直斥此舉為“病急亂投醫”。島內網友紛紛表示,“臺灣征不到兵,現在把歪腦筋動到了港澳居民頭上了?”“臺灣人自己都不去了,還期待其他人?”“承認缺兵缺到胡說八道”。網友的反應,說明多數民眾已然看清了現實: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以武拒統”,緊逼臺軍加緊備戰,由此帶來的戰爭風險上升,但人人都清楚,打仗臺灣沒有任何勝算,自然也就沒有人愿意參軍當“炮灰”。

多年來,臺軍都在為征兵難傷腦筋。本世紀初,為了緩解征兵難,先后出臺了“精進案、精實案”,采取募兵制,削減臺軍編制員額,降低征兵身體條件,短期內以走“精兵之路”的之名遮住了征兵難的問題。再加上以發展經濟為主,兩岸關系相對緩和,臺軍從臺前轉向幕后,似乎征兵這個問題不突出、不緊急。直到民進黨再次上臺,不把謀發展作為主業,卻把謀“獨”當正事,手段更加激進,導致兩岸生戰的風險升高,由此征兵的問題顯現出來。于是,在美國人幕后支招下,延長服役時間,增加訓練強度,引進域外人員培訓臺軍,增加后備役人員,大搞全民防衛,甚至把青年學生、老人、退役女兵都納入征召范圍,各種招數紛紛出籠,在島內營造了非戰不可、全民參戰的氛圍,目的無非就是想方設法讓人當兵。

但人們看到的現實是,自從民進黨當局加緊謀“獨”挑釁,臺軍征兵就變得越來越難。毫不夸張地講,島內謀“獨”與“征兵難”是一對“孿生兒”。客觀上,島內少子化問題嚴重。出生人口減少,適役青年必然減少,符合參軍條件的就更少。主觀上,征兵難的根本原因在于,臺海本無事、本太平,卻因為民進黨當局不走正道,執意謀“獨”,大大增加了臺海戰爭風險。如果當兵就必然意味著打仗,誰會愿意白白受累,甚至送死呢?

“以武謀獨”帶給臺軍和民眾的負能量正在急劇上升。近期一則民調顯示,在18至25歲的年輕人當中,不愿意上戰場的比例達到了8成以上,可見臺灣年輕人根本沒有當兵打仗的意愿,更別說為“臺獨”一戰的底氣。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臺軍選擇提前退役的官兵高達4000多人,而目前臺軍現役軍人不過約20萬。

另外,民進黨當局突然宣布從明年開始為臺軍調薪4%,似乎想以小恩小惠穩住軍心、鼓舞士氣留住人。臺灣時事評論員李永萍對此表示,這是蔡英文既痛苦又尷尬的決定。在役的臺軍官兵想方設法離開軍隊,征新兵又征不到。事實上,薪水的高低不是決定臺灣青年參軍與否的重要因素,調薪也不會激發他們繼續在臺軍服役的興趣,關鍵在于臺軍不想為“臺獨”而戰。

廣大臺灣民眾心里清楚,戰爭只會生靈涂炭,帶來傷痛和裂痕,帶來流離失所。現今,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是要和平、要交流、要發展、要過好日子。廣大臺軍官兵既不愿意當“臺獨”的炮灰,也不愿意為美國人的“以臺制華”而打仗,他們打心里就不愿意作這種于自己于臺灣毫無意義的犧牲。因此,無論是擴大征召,還是調漲薪資,并不會讓民進黨綁架臺軍謀“獨”的企圖得逞。2300萬臺灣民眾也必然會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堅定地選擇和平。與人心民意背道而馳,民進黨當局的任何政治算計都終將是徒勞的。

來源:海峽之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