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歷史一再重演,從未有過例外。你能想象,過去五年間,我國有400多家車企破產倒閉嗎?不過,倒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這是天大的好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15年前后,可以說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如今處于頭部陣營的“蔚小理”等新勢力,基本都是在那個時期成立的。隨后,資本猶如滔天洪流涌入這一領域,新能源車企就像雨后春筍一般蜂擁而至。華爾街日報曾稱,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企數量超過了487家。然而到了今年,有數據顯示能夠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數量,只剩下40多家。這意味著,五年間有400多家新勢力倒下。
過去這幾年,汽車行業發生了許多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有幸見證了時代巨變。傳統燃油車企被時代浪潮沖擊,行業洗牌驟然降臨。力帆、眾泰、海馬、華泰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從車市消逝,它們被時代拋棄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就連曾經無限風光的合資品牌,也開始撐不住,鈴木、PSA、雷諾、Jeep等早已紛紛退市,大眾、豐田、本田、福特等頭部合資品牌,也都不再堅挺,甚至搖搖欲墜。
而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更加激烈和殘酷,僅僅上半場,賽道上就已經白骨累累。曾被譽為新勢力“四小龍”之一的拜騰,燒光84億造不出量產車;“老頭樂之王”雷丁走向破產,創始人都逃亡海外;源自美國超跑品牌的賽麟,甚至成了一場鬧劇和騙局。還有天際、奇點、綠馳……新勢力“死走逃亡傷”的名單很長很長。此外,“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的威馬、連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的愛馳、陷入恒大暴雷風波中的恒馳等等,也都快撐不下去了。
中國汽車行業從來沒有這么熱鬧,也從來沒有如此凄慘。但是我們不必擔心,因為這都是天大的好事。首先,新能源汽車是大國科技博弈的重點環節,經過多年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逐漸完善。百年不遇的時代風口之上,就應該吸引更多投資者和車企參與試錯,摸索或者引領出行業正確的前行之路。而這其中,大量淘汰是必不可少的中間過程,這是行業發展規律。大浪淘沙始見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會越來越好。
其次,很多新勢力本就應該被淘汰,否則行業亂象叢生,劣幣驅逐良幣,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四五年前,很多新勢力沒有技術沒有資質,也根本無意真心造車,搞幾張精美的PPT,目的就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和市場融資。等拿到補貼和融資之后,他們就迅速套現隱身,留下一地雞毛。這樣的新勢力不被淘汰,還有天理嗎?還有些競爭力孱弱,生存不下去的車企,破產倒閉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優勝劣汰之后,市場剩下頭部新能源車企們,終于可以站在世界汽車舞臺的中心,唱響中國汽車工業的時代新曲,向著“換道超車”的夢想奔去。例如比亞迪,去年爆賣186萬輛,反超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今年一季度又大賣50多萬輛,代表自主品牌首次躋身全球十大車企行列;還有理想汽車,以與BBA并肩的售價,只用三款SUV,就超過了BBA任何一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SUV產品的銷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