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愿對華分享疫苗,外媒逼問是否批準,外交部火速回應

導讀新冠疫情爆發之后,中國第一時間啟動防疫政策,成功阻止了疫情蔓延,成為了世界上處理疫情的“模范生”,而相比較中國,美國在防疫一事上的...

新冠疫情爆發之后,中國第一時間啟動防疫政策,成功阻止了疫情蔓延,成為了世界上處理疫情的“模范生”,而相比較中國,美國在防疫一事上的選擇則恰恰相反。

美國以“民主人權”為由,在防疫一事上選擇“躺平”,任由疫情蔓延,更是在新冠溯源一事上拒絕接受聯合國調查本土實驗室,阻止世界知道疫情起源的真相。甚至在疫情爆發之初,美國也不肯將疫苗分發給其他國家。

可在最近,美國卻突然改變了主意,高調表示,美國愿意為中國提供疫苗,“幫助”中國面對疫情。

眾所周知,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向熱衷于給中國制造麻煩的美國,突然主動提出分享疫苗,背后肯定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面對美國的突然示好,外媒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逼問此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拒絕了美國的疫苗,并表示中國正在有序推進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工作,生產的藥品和檢測試劑也足夠本國需求。

隨后,毛寧也明確強調,中方雖然不需要美國提供疫苗,但中國在疫情上依舊會與國際社會合作。

從客觀角度來分析此事,如果美國是真心實意,想要真的幫助中國應對疫情,那中國肯定不會拒絕,但美國在疫情上的“擺爛”行為,很難讓中方相信美國是出于真心實意。

有觀點認為,美國此舉共有三個隱藏含義。

第一個含義,改善美國“防疫差生”的名聲。假設中方接受了美國的援助,美國勢必會借此機會,將美國從“防疫差生”塑造成全球抗疫的領導者,在國際上大肆宣揚,中國能將疫情控制的這么出色,所有功勞都屬于美國。

第二個含義,搶占全球疫苗市場。放眼全球,能夠大規模生產并研發新冠疫苗的,只有中美歐三方,如果中國接受了美國的疫苗,那么美國就有理由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炒作美國疫苗的優勢,以一張空頭支票,搶占更多的疫苗市場。

這對于美國來說,不僅能帶來經濟發展,還能在政治上獲得好名聲。美國一邊強調,對中國提供疫苗與政治無關,一邊卻把疫苗當做美國政治博弈的籌碼,足見美國的不懷好意。

第三個含義,“收割”中國經濟。自從中國優化了防疫政策之后,對于防疫物資的需求量顯著上升,現在的中國對防疫資源需求龐大,美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表面上是“免費提供”,實際上還是為了經濟利益。近段時間,國內的社交平臺上突然出現鼓吹美國抗疫藥品的內容。

我們要清楚的知道,如果美國疫苗真有此神效,那美國新冠病例怎么會累計超過一億,導致108萬人因此喪命?所以,面對美國的突然示好,中方選擇保持警惕,有理有據的拒絕了美國的好意。

疫情爆發之后,中國一直在總結經驗,不斷優化防疫政策,最近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也表示,或許明年的新冠疫情將不會成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

這也意味著,民眾很快就能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正常生活,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迷信美國的藥品,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疫情帶來的影響很快就會結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