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1-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這兩天,圍繞朝鮮偵察衛星研制試驗取得的重要進展,朝韓展開新一輪隔空互懟。
朝鮮的這次試驗有何重要意義?
據朝中社報道,12月18日,朝鮮在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了一顆衛星試驗品。朝方稱,此次試驗表明該國軍事偵察衛星開發工作進入“最后階段”。
報道指出,衛星試驗品裝有一架20米分辨率試驗用全色攝像機、兩架多譜段照相機、圖像發射機和各波段收發機等設備,搭載衛星試驗品的運載火箭高角度發射至高空500公里。
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表示,此次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對衛星的拍攝和數據傳輸能力,以及地面控制系統進行能力評估,并驗證衛星在“太空環境條件”中的各種指標。到明年4月,朝鮮將完成首顆軍事偵察衛星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特約評論員王強在分析了朝方發布的信息后表示,朝鮮相關的技術團隊已經通過這次試驗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數據,驗證了500公里軌道進入能力、傳感器偵察照相設備、以及衛星圖像回傳能力等。
王強還注意到,此前朝鮮在進行火星系列彈道導彈試驗時,就曾經把火箭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圖像成功回傳,說明其航天偵察技術已經取得明顯進步,無論是衛星入軌能力,還是圖像傳輸能力,或是其他相關的衛星技術都不存在太大的技術障礙,如果接下來試驗品能成功轉為成品,朝鮮就會擁有對韓國、日本以及美軍在沖繩和關島地區部署情況的圖像情報偵察能力。
“而且朝鮮這次的發射是500公里的近地軌道,已經具備了微小衛星概念,下一步,如果能形成由24顆以上微小衛星組成的‘朝鮮版’偵察星鏈,就能對美日韓的軍事活動展開實時偵察,有助于朝鮮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王強說道。
韓方稱朝衛星試驗“水平低下”金與正嚴詞批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主動公開偵察衛星的具體實驗內容,朝方還在媒體上配發了兩張圖片,稱是用“衛星樣機”拍攝到的圖像,拍攝上空分別為仁川和首爾。
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孫興杰對此表示,朝鮮主動秀實力,就是要告訴韓國,“我能看到你,而且能清晰地看到你,像首爾和仁川這樣具有重要政治、戰略意義的城市,都在我方的監控之下”。
孫興杰進一步指出,戰場空間的透明度是核威懾力體系中很重要的方面,此前,美國和韓國通過各種各樣的偵察手段對朝鮮進行全時監控,經常對外發布高清晰度照片,這讓朝方十分惱火并感受到了威脅。眼下,朝鮮核威懾力的發展已經從核彈頭、導彈等核力量本身開始轉向偵察衛星技術的發展,這也是朝鮮建設與美國旗鼓相當的核威懾力量的重要一步。
不過,朝方發布的圖像,卻被韓國形容為“水平低下”。韓國《朝鮮日報》援引一些韓國專家的說法稱,偵察衛星分辨率起碼要達到0.5米,而朝方發布的圖像分辨率是20米,太粗糙模糊,甚至難以用于商用對地觀測衛星。
此外,還有韓國專家指出,朝鮮以高仰角發射運載火箭,使其從高空緩慢下降,來驗證衛星在“太空環境條件”中的各種指標,說明朝方不具備在地面進行相關試驗的條件。
對此,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20日發表談話予以批駁,稱韓方的很多言論都基于猜測和非議,因而得出的結論令人啼笑皆非。金與正還公開了試驗內容:"我們共發射了兩枚運載體。用第一枚只輸出發報機信號且測驗地面觀測站的追蹤接收情況,用第二枚發射體進行了已公開的相關試驗。"
她表示,朝鮮不會放棄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必要時,朝鮮將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行使朝方應有的權利。
美韓對朝“延伸威懾”會如何影響半島局勢?
針對朝方動向,韓國不甘示弱,以導彈試射作為回應。韓國防衛事業廳19日表示,搭載于小型武裝直升機的首款國產空對地導彈“天劍”日前已取得符合戰用的評定,系統研發取得成功。這也意味著韓國空對地導彈正式步入國產化進程。
此外,韓美還祭出了“延伸威懾”戰略。據韓聯社報道,20日下午,韓美空軍在濟州島西南方向上空舉行聯合空中演習,美軍F-22“猛禽”隱形戰機時隔4年再度參演,B-52H戰略轟炸機也同步出動。本周,F-22戰機還將在韓國與韓軍F-35A戰機進行聯演,重點提升對朝核導威脅的應對能力。
“美軍戰機飛臨半島,釋放對朝極限施壓強烈信號”,王強表示,韓國對朝鮮的導彈發射裝置和防空體系的破擊,主要還是倚重引進自美國的F35戰機,但該款戰機在進入韓國后表現出了明顯的“水土不服”,根據韓聯社的統計,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半里,韓國空軍的F-35戰機總共出現了234次“未做好作戰準備”的情況,這就意味著其相關打擊體系的實操價值受到極大影響,而通過這一次的聯合軍事演習,能讓美軍的F-22戰機接手相關任務,而且此次參加演習的B-52H戰略轟炸機可掛載包括核彈在內的所有對地攻擊彈藥,這其實也是在向朝方發出明確的警告,如果繼續進行核武試驗,極有可能遭到美方的核反擊。
孫興杰進一步指出,此前,朝鮮以擁核對沖美韓的常規軍事優勢,半島局勢處于“脆弱平衡”的狀態,但隨著朝鮮核導力量進一步加強,美韓軍事合作也不斷升級,尤其是“延伸威懾”戰略的“復活”,將導向兩個結果,一是朝韓常規軍力競爭日趨激烈,二是美朝之間展開變相的核軍備競賽,這無疑會把朝鮮半島往冷戰邏輯中推。
孫興杰還提醒,美方會把朝核問題作為其在亞太地區進行“戰略反攻”的踏板,借此展開高頻度的聯盟動員,將韓國拉入美國的“印太戰略”體系中,推動亞太地區軍事聯盟的多邊化,而其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尤其是戰略武器的部署也會向亞洲大陸進一步推進,這一動向需要引起地區國家的警惕。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