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寨村、重慶荊竹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導讀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12月2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廣西桂林大寨村和重慶武隆區荊竹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12月2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廣西桂林大寨村和重慶武隆區荊竹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據介紹,大寨村和荊竹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把優秀鄉土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把中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向世界展示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

據了解,大寨村有長達2300多年的梯田耕種歷史,被譽為“世界梯田原鄉”。紅瑤居民世世代代在山坡上開墾水田,日積月累,形成了氣勢恢弘的梯田群。制作精良的紅瑤瑤秀服飾、裙飾、銀飾、頭飾是紅瑤文化的代表。2018年,大寨村境內的廣西龍勝龍脊梯田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廣西桂林大寨村。文旅部供圖

近年來,大寨村充分利用農耕梯田、紅瑤文化和自然風光發展鄉村旅游,形成了“西山韶月”“千層天梯”“金佛頂”等雄奇的梯田景觀,通過展示曬紅衣、紅瑤長發、紅瑤織布技藝,舉行集體婚禮、篝火晚會等,把紅瑤傳統文化轉變為旅游業態。同時,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護,實施梯田景觀修復。厚重的紅瑤民族文化、壯麗的梯田風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彰顯了中國傳統農耕文明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智慧。

大寨村民倡導“種田就是種風景”理念,通過發展旅游,強化了保護梯田、保護生態的意識,與旅游公司簽訂《旅游合作協議》《龍脊梯田耕種協議書》,建立健全了梯田耕種維護獎勵機制,確保在發展旅游的同時,把龍脊梯田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村民對自家梯田按核心景區的要求統一耕種并定期對田埂進行維修加固,每年每畝按旅游公司5000元、村級60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實現了種田有收入和護田有收入“雙創收”。

重慶荊竹村以現代創意活化傳統鄉愁,一方面保留根植于獨特地理文化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另一方面引入現代創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間,利用當地的瓷磚、木材和夯土墻來呼應和推廣村莊傳統文化,為古老村莊注入生機活力。在鄉土文化的活態傳承方面,荊竹村建成非遺傳習所,搭建文化資源宣傳保護平臺,對蠟染、竹編、剪紙、木葉吹奏、傳統飲食制作等文化活動和非遺項目進行現場展示和體驗,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鄉村特色文化魅力。用村民的老房子、古柴火灶、方桌竹椅、銅茶壺與青瓷杯等打造“歸原茶館”,向游客展示傳統鄉村民居風格和生活。

重慶武隆區荊竹村。文旅部供圖

荊竹村遵循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倡導“碳達峰、碳中和”。在每年4月開展減少水資源消耗、水資源治理和垃圾分類政策宣傳活動,組織志愿者、游客參與氣候變化保護小講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尾氣減排,強化村民和游客環保觀念。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評選始于2021年,旨在通過旅游促進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和可持續發展。2022年共有57個國家的136個候選鄉村參選,最終32個鄉村入選,中國入選數量名列亞太地區第一。加上此前入選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遞村,中國已有4個鄉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