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還想說誰會買透明口罩這種東西,現在覺得自己真‘該死’……”15日,這么一條大呼著“悔恨交加”的微博吸引了超過1萬多人轉載,點贊數高達5萬:
發文的網民稱,自己本以為透明口罩防護性欠佳,是“可笑的智商稅”,卻沒想到它對于聽力障礙人士來說可是“溝通神器”,不然常規口罩擋住了人們的臉,他們根本無法通過識別發言者的唇語和表情,來判斷對方的說話內容。
手語翻譯小趙告訴觀察者網,普通口罩的確對聽障人士的信息交流造成了很大影響,無法讀唇的他們如今只能看手語“連蒙帶猜”,一句話能看明白大約一半的內容都實屬不易,有時甚至會出現完全看不懂的情況,最終需要借助紙筆等其他方式來交流。
而網民提到的透明口罩雖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這類防疫產品由于缺乏統一生產標準、成本價格偏高、安全性難以保證等原因,在聽障人士的實際生活中并沒有被廣泛應用,小趙也希望一個兼具實用性、安全性的透明口罩能夠早日面世,造福聽障人士。
目前中國有近3000萬的聽障人群,占全國殘障人群的30%以上,其中擁有人工耳蝸的只有8萬多名。對大部分聽障人群而言,除了佩戴助聽器外,還需要結合手語、讀唇這些輔助手段來聽辨和接收信息。
新冠大流行期間,做好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必須佩戴好符合防疫要求的防護口罩。但這個對大部分人來說輕而易舉的行為,卻給聽障人士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讓他們本就不順暢的溝通方式“雪上加霜”,信息的有效傳遞一再損耗。
評論區中,不少聽障人士現身說法
“本來打手語讀嘴型就已經很難100%傳遞完整信息,手語翻譯要是戴上口罩,那聽障人士接收到的信息會偏差更大。”小趙說,“他們大概只能理解一句話的一半都不到,甚至完全看不懂。”
而若是兩個聾人都戴著口罩溝通,按照小趙的老師的話來說,那就是“霧里看話”,“信息差真的太大了。”
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的手語翻譯冷新雪曾解釋道:一個手語姿勢有時有多個意思,需要結合口型理解
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請出示核酸檢測結果”這句話,手語中會有一個“張開嘴并往嘴里伸一根桿”的動作,“但如果戴著口罩,對方可能會看錯成‘把口腔檢查單給我’或者‘把XX表格給我’。”
小趙在實際的手語翻譯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候聽障人士看不懂會再問一遍,翻譯們為了幫助對方理解,只能摘下口罩重復一遍動作,然后迅速戴上口罩。
“如果是像醫院、地鐵這種人員密集,危險性較高的場所,摘口罩的風險太大,就只能用手寫,除非是遇到一些不識字的老人,”小趙說,“還有像看新聞之類的時候,他(主持人)念一遍就結束了,不會像我們再翻譯一遍,有些聽障人士就會使用那種可以實時語音轉文字的軟件來幫助溝通。”
既要有防護作用,又要能看清嘴型,透明口罩應運而生,其中中國香港、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及地區都曾對透明口罩展開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曾宣布研發出全球最堅固的聚合物納米薄膜,可用于制作透明口罩,過濾性能超過N95口罩
但小趙表示,這種產品在中國大陸聽障人士群體中的實際應用并不廣泛,要么是只停留在宣傳階段,要么是研發成功但沒有大量投產,市面上很難找到一款兼具“透明、透氣、安全、價格適宜”的透明口罩。
“我很早就聽說過這種口罩,但沒看到過,身邊也沒有人在用。”小趙說,“現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謂的透明口罩,它沒有統一生產標準,也沒辦法保證足夠的安全性,價格還特別高。而且很關鍵的一點,透明口罩必須要有防霧性,(但是沒有)。”
據現代快報報道,江蘇省聾人協會主席、南京市聾人協會主席李夢江曾分析稱,既能滿足透明需求,又能達到防疫要求的口罩,生產難度較大,這可能也是目前沒有廠家生產這種特制口罩的原因。
觀察者網查詢后發現,在一些線上購物平臺,有商家在出售據稱是“唇語口罩”的透明口罩,售價都遠高于普通一次性醫用口罩,單價幾乎都要幾十元,而且產品介紹頁面上并未就病毒隔絕效果作出說明。
這其中,還有一些打著“明星同款”旗號的透明口罩產品,但這種口罩的材質其實是塑料,既不能通氣,也不能過濾病毒顆粒,根本起不到防護作用,許多專家科普時都曾強調不建議民眾佩戴此類口罩。
2020年年初(2月),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在全國率先配備了現場手語翻譯,幫助北京22.7萬名聾人了解疫情防控信息。
當時為方便聽障人群及時了解疫情防控的相關資訊,手語翻譯團隊的領隊、在北京市殘聯教育就業部工作的冷新雪特意自制改良了五版透明口罩,輔助聽障人士理解。
翻譯團隊后來也在采訪中呼吁,希望有正規的口罩廠家能考慮到聾人朋友的需求,生產一些安全性更高、更規范的透明口罩。
然而遺憾的是,兩年過去了,市面上安全合規的透明口罩產品仍是一跡難尋。從今天在微博上瘋傳的博文來看,很多人甚至是剛剛才知道聽障人士需要透明口罩這么一個“冷知識”。
美國VICE網站曾在報道中表示,在全球范圍內,透明口罩的普及度都相當低。美國全國聽障者協會主席霍華德(Howard A. Rosenblum)對此分析稱,原因之一是透明口罩的生產跟不上需求,二是生產商和醫院都沒有意識到聽障群體溝通的需求,其次則是價格問題。
小趙仍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想有一款實用性、安全性、美觀性、防霧性都可以考慮到的口罩,(我知道)有點難。”她還開玩笑說,很多手語翻譯帶上口罩后變得更漂亮更帥了,“希望透明口罩也可以讓聾人和翻譯的顏值都飆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