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景(實習) 曾仰琳
編輯 |
12月13日,在2023第十屆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上,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發布了《2022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技術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在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達5684宗交易,總金額2100億美元,支付科技、保險科技、區塊鏈等技術繼續領跑市場,其中,區塊鏈、加密貨幣總投資額達300億美元,支付科技融資再創新高,占總投資46%。
中國在2021年的金融科技投融資總額達26.3億美元,同比增長44.09%,交易量為185宗,比2020年同期小幅增加6宗。
就金融科技專利技術發展概況,報告指出,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技術數保持高速增長。從金融科技專利數量來看,中國近五年專利數量及增速遠高于其他國家。2017年以來,共有2萬余家企業在中國申請了金融科技相關專利,專利總數達12萬項。
在技術領域分布上,中國更加關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而其他國家則普遍對互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更加關注。具體來看,中國的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和互聯技術占比最高,達到50%以上;大數據、云計算、密碼安全、人工智能增速相對平穩,互聯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持續下降;區塊鏈技術近年呈持續快速增長狀態,2021年增速趨于平穩。
從區域發展情況來看,金融科技創新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廣東(非深圳)、上海及浙江,這些地區近五年新增金融科技專利占比高達71%,其中北京市金融科技專利數量穩居第一,創新實力優勢明顯,專利數占全國總量的51%。
具體根據金融科技專利領域分布來看,北京市在大部分領域均有明顯優勢,深圳市在生物識別安全技術優勢較為明顯,浙江省量子安全技術優勢較為明顯。
最后,劉勇基于報告對未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專利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未來發展趨勢將有以下五點。
一、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數將繼續領跑世界;二、“數據可用不可見”,隱私計算助力金融業數據生態建設。零信任技術為數字金融服務提供網絡安全新理念,隱私計算為數據安全提供保障。三、金融業數字化改造的深化,對金融科技提出新要求。容器云,微服務等分布式和開源技術將成為未來金融機構科技發展和應用的重點。四、場景金融的不斷拓展,將進一步加快數字技術的迭代。五、元宇宙助推下,VR、 AR、MR等技術發展進入快車道。沉浸式體驗,個性化定制服務將成為未來金融業務發展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