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泰諾林等感冒退熱藥難買,藥商稱供需緊張不會長期持續

導讀 記者 | 黃華編輯 | 謝欣最近幾天,北京、上海、廣州以及多個一線城市出現感冒退燒藥無貨的情況,各大線上平臺都顯示“當前區域不支持配...

記者 | 黃華

編輯 | 謝欣

最近幾天,北京、上海、廣州以及多個一線城市出現感冒退燒藥無貨的情況,各大線上平臺都顯示“當前區域不支持配送”、“快遞發貨預計1-3日達”等結果,購藥難度依舊存在。

這一輪的退燒藥搶購潮已持續一周左右,除了最開始出現購藥難的布洛芬和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連花清瘟、美林、達菲、感冒靈、維C銀翹片等也在隨后難買了起來。當前,在尋求同類藥物的購藥潮中,更多的感冒退燒藥也陷入了購買難。

不過實際上,感冒退燒藥不僅種類繁多,并且往往每一個品種在國內都有多大幾十、甚至上百條生產批文,看上去應當是不缺產能的。那么,在當下到底是哪些因素引發了感冒退燒藥的購買難?這一問題又當如何解決?

大城市購藥難

當前,距離《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下稱“新十條”)發布將滿一周。新十條文件明確提出,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由此,國內結束了此前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的感冒藥限購政策。

然而,在不得限制的政策發布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民眾近期在社交媒體端持續表示,退燒藥買不到了。整體而言,雖然買藥難問題在輿論間已經經歷了幾輪發酵,但這個過程其實尚不足兩周。

具體而言,12月13日是北京市不需實名登記即可購買“四類藥品”的第11天。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自12月3日起,市民通過互聯網平臺或藥店購買退熱、止咳、抗感染、治療咽干咽痛等“四類藥品”不再需要實名登記信息。

上海則是在12月8日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宣布對線上線下“四類”藥品購藥人員已不再要求信息登記,并且表示,上海市相關部門已與重點連鎖藥店、電商平臺、行業協會建立四類藥品應急保供機制。也就是,截至12月13日,上海宣布買藥不再信息登記也才6天。

在更早些時候,廣州在12月2日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12月1日起,市民前往藥店購藥,包括購買《疫情期間需登記報告藥品目錄》內的37類藥品,不再查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出示健康碼綠碼就可以進入藥店購藥。12月7日,廣州宣布取消購藥的實名登記要求。

不過,在政策的劇烈影響下,北上廣當前出現的買藥困難也同時具備其他方面的原因。首先,北上廣無一例外都是國內人口在千萬級別的大城市。這使得這些城市在疫情政策調整初期,面對巨大的需求基數,難免顯得“存糧不足”。

據北京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北京的人口數量為2188.6萬人。但是,在這樣的城市里,據北京市藥監局近日向北京日報客戶端透露,為了滿足市民的購藥需求,北京每日投放市場連花清瘟顆粒和膠囊共40萬盒左右。而僅這兩項數據之間,存在巨大差值。

并且,感冒退熱藥雖然是常用藥,但其日常狀態下的銷售量實則也有限。據中康科技數據顯示,在今年1-10月,北京地區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感冒靈的銷售數量為13.4萬盒、129.5盒萬、79.9萬盒。其中,僅有布洛芬每月的銷售量都穩定在10萬盒之上,感冒靈的銷量則明顯集中在1月、8-10月。

而與之相匹配的,零售藥房對這些產品的儲備也應相對適度。截至12月12日,北京醫保公告服務網站定點零售藥店信息列表顯示,共有797條藥店信息。粗略估算下,每一家藥店平均每日的布洛芬銷售量在個位數級別。也就是,一旦需求增長,在沒有提前儲備的情況下,該產品的售罄不難理解。

另據米內網發布的《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中成藥感冒用藥品牌TOP20》報告,999感冒靈顆粒是2020年唯一突破20億元的品種。按照產品單價15元/盒估算,20億元的銷售總額意味著該產品年銷售量約在1億盒之上,也就是月銷售量在900萬盒上下的水平。

若按平均值估算,一年一億多盒的999感冒靈日銷售量約30萬盒,但這一數據對應的是全國的供應量。而在2021年,廣州的人口是1881.1萬人,上海的人口是2489.4萬人,若再加上北京,則三地人口會突破5000萬人。

由此可見,一旦北上廣的人群在同一時期出現集中的購藥需求,即使只是個位數的百分比,供求關系也必然承受較大考驗。并且,在當前的購藥潮中,不理性的情況占比不小。而“大禮包”式的營銷引導,還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供求矛盾。

此外,當前在國內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新冠感染者的數量會較以往出現較大和較快的上漲,由此帶來的用藥需求,恐怕是此前不曾出現過的。

另一方面,除了人口多、需求基數較大、供應端儲備有限之外,大眾的緊張情緒也加劇了賣藥難的現象。而這一點,從當前的購藥場景在由零售藥房向醫療機構轉移中也可窺見一斑。

12月12日,上海地區某三甲醫院藥房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的壓力狀態是“平時是一個月開出500盒,這幾天是一個小時就能開出500盒”,對此,醫院已暫停在普通門診開此類藥物,僅供發熱門診患者配藥。

前述藥房工作人員還表示,感冒退熱一類的藥品并不是醫院平日備貨量特別大的品種,因為這類藥物通常是都是OTC(非處方)類藥物,在零售藥店就可夠獲,沒有必要來醫院排隊掛號,但在目前大眾心理緊張、零售藥店又購買困難的情況下,就存在病人特意趕來醫院購藥,由此,“越慌越買越買不到,是一個惡性循環。”

此類情況也存在于當前的浙江地區,有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其所在單位今天第一天新增發熱門診,然而“門診三小時之后,泰諾只剩兩盒。”

擴產需時間

不難看出,這當下的困境所反映的,實際上是疫情防控優化初期所出現的短期的藥品資源承壓,而反過來看,當大眾情緒逐漸歸于冷靜,企業逐步擴大生產,零售藥房都能及時補貨備貨,后續的藥品供應有望恢復到正常狀態。

從產能上看,感冒退熱類藥物產本身品種很多,也就是說能緩解感冒發熱癥狀的藥物本就有很多。而當前還在被搶的布洛芬、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片等藥物,其在國內的仿制藥產品也不少。

以布洛芬緩釋膠囊這一品種為例,它已經是國內的集采品種。這也就意味著,該產品的品種較多,市場競爭較充分。在國家第三輪藥品集采中,上海信誼天平藥業、珠海潤都制藥、南京易亨制藥以及華北制藥中標。

類似的,對乙酰氨基酚也是集采品種,其在第二批集采時候就有六家企業中選,包括成都通德藥業、華中藥業、地奧集團成都藥業、人福藥業、四川省通園制藥、河北冀衡(集團)藥業。而此類藥品能成為集采品種,也說明了其產能方面具有與之相匹配的供應水平。并且,除了集采中標企業,擁有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相關劑型批文的企業在國內有多達幾百家,也體現了產能儲備力量是充足的。

當前,也有相關藥企公開表態正在全力保證生產。例如,12月12日,新華制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生產車間多條智能化生產線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市場急需藥品,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在2021年度年報中,布洛芬擴產合成工序產能提升改造項目就是新華制藥的重大在建工程項目,預計投入9823萬元,建設周期1.5年,預計產能達到1萬噸/年。另外,香雪制藥12月5日也表示會全力以赴生產產品,加大供應。

恒瑞醫藥也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治療發熱、咳嗽等癥狀的布洛芬混懸液、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產品近期銷量確有較大幅度上漲,且各個渠道的訂單量仍在增加,目前公司正根據市場需求,積極擴大產能,多措并舉擴產保供穩價。

不過,需要提示的是,還是由于疫情政策變化的原因,過去幾年企業的感冒發燒藥物銷售狀態波動較大。例如,東陽光藥財報顯示,2019年,奧司它韋磷酸(商品名:可威)達到銷售巔峰,顆粒劑型與膠囊劑型合計實現銷售收入59.3億元,但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和2021年,該產品的銷售收入急劇下滑,銷售收入分別為20.7億元、5.6億元。

再疊加集采丟標企業可能放棄市場都因素,在供需關系呈現大開大合的變化之際,企業的產能調整或許也需一定時間,但整體而言,國內藥企具備各個市場需求階段的應對經驗。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藥品流通實際上也是保障藥品供應的重要環節。

九州通旗下上海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學甫12月9日向界面新聞介紹,九州通當前成立了專班,該團隊專門負責協調公司的貨源,以保障后續工作正常開展;在物流方面,九州通有國內最先進的倉儲物流系統,并且公司在物流方面投入了相當充沛的人力,來保障近期訂單激增的情況;此外,九州通有一項規定,就是要求當天的訂單必須當天出庫,也就是倉庫員工在接到訂單后,出庫發貨必須是當日完成才能下班,這樣做能最大限度保障次日配送的效率。

呂學甫介紹,基于九州通在全國的物流優勢,上海好藥師的藥品流通工作也得到了保障,“在上海地區,集團承諾是200公里之內,藥品都能在24小時內送到門店”。他還表示,在疫情防控的新十條政策出臺后,公司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這四類藥品的銷售出現了大約70%-100%的增長,不過,他同時也提出,當前這種供需的緊張關系會慢慢隨著時間變化而得到緩解。

此外,12月12日,九州通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是國家醫藥及醫療器械配送保障動員中心單位,該中心可支撐50億元藥品及醫療器械的儲備及保障。另外,下屬天津九州通是“華北地區(天津)藥品與器械動員中心”單位,還有湖北九州通、河南九州通、甘肅九州通、天津九州通、遼寧九州通、內蒙古九州通6家下屬公司被認定為各地“省級醫藥儲備企業”,29家下屬公司被認定為各地“防疫應急物資儲備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