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這個9月,在各大汽車廠商轟鳴的作業聲中,汽車產銷迎來一波小陽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在產業鏈供應鏈修復、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等因素帶動下,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47.4%。1-9月,汽車制造業利潤3706.8億元,同比下降1.9%,降幅大幅縮窄。
這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大趨勢相同。
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2441.8億元,同比下降2.3%。工業企業營收收入同比增長8.2%,延續較快增長態勢。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不斷改善。
“9月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依舊在負區間,企業的經營壓力還是較大,繼續保持主動去庫和不加杠桿的狀態。不過,利潤的結構分化特征繼續得到改善。”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從工業領域的變化來看,中國工業已經達到了常態化狀態。過去非疫情期間,2015年-2019年五年平均工業增加值6.3%,目前達到6.9%,開工率也是如此,這意味著無論從工業增加值還是開工率,基本上都達到了常態水平。”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CMF論壇上表示。
一個亮點是,在出口、產業升級、低碳目標、汽車促銷等帶動下的電氣設備、汽車等行業需求旺盛,同時上游價格持續回落減輕成本壓力,裝備制造業盈利能力改善的幅度最明顯。
利潤仍處于收縮區間
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較快增長,當月利潤降幅持續收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延續較快增長態勢,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3%。
“從當月看,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發力顯效,工業經濟加快恢復,企業效益逐步好轉,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降幅較上月收窄6.0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或減虧,其中14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及以上增長;有25個行業利潤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占比超六成。”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在解讀數據時表示。
趙偉表示,當前,從量、價、利潤率的角度看,數量對利潤的支撐作用增強,價格和利潤率則繼續回落。利潤率下滑主要是由采礦業拖累的,其中,1-9月采礦業營業收入利潤率較前值降低0.4個百分點。
從整體層面上看,上游采礦業依舊是支撐利潤增長的主力,1-9月累計同比增長76.0%;制造業依舊是拖累項,利潤總額同比下滑1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4.9%,較上月提高了9.8個百分點。其中,電力行業受用電需求增長、煤炭價格漲幅回落等因素帶動,利潤同比增長11.4%,扭轉了持續一年多的下降局面。
從結構層面上看,結構分化的現象繼續得到改善。上游采礦業利潤增速放緩,占比下降;中下游利潤增速則普遍改善,占比也得到提高;1-9月制造業利潤同比降幅收窄了0.2個百分點,9月利潤占比較前值提高4.2個百分點。
一個亮點是,裝備制造業利潤由降轉增,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不斷改善。
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0.6%,今年以來首次由降轉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8月份回升0.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1.5%,較年初提高約6.4個百分點。
其中,電氣機械行業受光伏設備、儲能設備等生產增長帶動,利潤同比增長25.3%,增速較1-8月份進一步加快4.4個百分點;鐵路船舶運輸設備、儀器儀表行業利潤分別增長9.5%、2.3%,均較1-8月份不同程度改善;汽車制造業利潤雖同比下降1.9%,但在產業鏈供應鏈修復、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等因素帶動下,降幅收窄5.4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當月利潤增長47.4%。
其他方面,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12.8%,較前值回落0.3個百分點,庫存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放緩,主動去庫趨勢還在延續。微觀主體方面,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較前值降低0.1個百分點,股份制、外商及港澳臺和私營企業的杠桿率沒有變化,企業加杠桿擴大投資的意愿還是較低。
高庫存亟待需求消化
不過,當前,疫情干擾下國內終端消費還未企穩,核心CPI同比增速持續處在低位,利潤傳導并未廣泛擴散至所有中下游制造業中。
“從工業增加值分行業數據來看,生產端改善源于趕工和部分行業受益于穩增長邏輯的支撐,趕工典型代表是黑色化工為代表的行業,在七、八月份階段性高溫天氣導致限電和導致經濟活動受到影響,在八月中下旬以后經濟活動受非經濟因素干擾減弱后有趕工的需要。”趙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下游制造業和出口、內需的相關度較高,所以后續還是得著重關注需求端的情況。如果生產端的修復非常快,而終端需求端修復偏慢,會導致企業端的被動補庫。目前生產端修復比較快,需求端修復偏慢,導致實際庫存水平處在歷史高位,在一定程度上會約束住企業端行為修復的空間和持續性。
“當前服務端依然低迷,在需求端進一步看到主要與疫情和房地產密切相關。因此,問題的主線仍然是疫情政策如何進一步科學化,進一步精準化,防止各個地方、各個層級層層加碼,同時,怎么探索在疫情常態防控下正常的生產秩序和生活秩序。”劉元春表示。
總體看,工業企業效益延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仍在下降,企業成本水平仍然較高,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存在一定困難,加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趨嚴峻復雜,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面臨風險挑戰。
朱虹表示,下一步,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推動穩經濟系列政策措施持續顯效,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向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