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種昂 距離卡塔爾世界杯不足一月之際,足球場外的商戰已率先打響。2022年10月26日,作為此次世界杯頂級贊助商,中國海信集團發布了世界杯營銷戰略。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在北半球的冬季舉辦的世界杯,也是中國海信在贊助兩次歐洲杯和一次世界杯后,第四次贊助世界杯頂級足球賽事。
在經歷了多次世界大型賽事后,海信計劃在即將拉開帷幕的卡塔爾世界杯上,發動一場由全體海信人共同參與——產銷研供管等全鏈條、多兵團通力協作的世界杯營銷戰役。
15年來,從海外市場本土化賽事到贊助全球頂尖體育賽事,從區域性營銷活動到全球市場營銷活動深度綁定、全鏈條各環節協同作戰,海信集團借助體育營銷展開的全球營銷方式不斷迭代升級。
全鏈條協同作戰
距離卡塔爾世界杯尚有25天,作為頂級贊助商,中國海信集團率先啟動了世界杯營銷戰役。與以往不同的是,海信計劃展開一場多兵團的協同作戰——將是全體海信人的世界杯營銷,產、銷、研、供、管等全鏈條各環節共同參與、通力協作。國內、海外通力協同,確保本屆世界杯贊助圓滿成功。
此次作戰,海信各戰隊設立了明確了具體目標和執行措施。由集團層面牽頭組織,每個公司包括研發、制造、質量、物流、服務等各環節都投入了相應的資源和力量。
今年7月底,林瀾與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會晤時,因凡蒂諾直言不諱地說道:國際足聯選擇賽事贊助商的標準絕不是誰給錢多就選誰,而是尋求一個“真正做品牌”的企業——這家企業不僅應在體育營銷等方面投入,而且要持續投入技術和產品創新做品牌,并且見到效果。
這與海信一直奉行的“技術立企”“長期主義”“全球化戰略”正相匹配。
多數人看到的是海信參與國際頂級賽事,解決了向陌生國家的客戶和消費者解釋“海信是誰”的問題;很多人或許并不了解的是,頂級賽事對高端技術的前瞻性使用,驅使著海信每年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
此前,海信已經贊助2016年、2020年兩屆歐洲杯和2018年世界杯,今年則是第四次贊助世界杯頂級足球賽事。這在中國企業當中絕無僅有,本身就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海信董事長林瀾將這個過程形容為“一個逐漸樹立信心的過程”。同時,這也是海信集團從海外市場本土化賽事到贊助全球頂級體育賽事,從區域性營銷活動到全球市場營銷活動深度綁定、全鏈條各環節協同作戰的過程。
全球化戰略的選擇
早在2016年1月,海信集團辦公會決定第一次贊助法國歐洲杯。這時,距離揭幕戰僅僅不到5個月的時間。此前,從沒有任何一個中國品牌,出現在歐洲杯賽場上。
分管市場人員第一反應是趕緊去買了一本書,研究歐洲杯究竟是什么?官方贊助商意味著什么?然后搜索大量的贊助案例,了解之前的贊助商是怎么激活權益……
盡管做出贊助決策后時間緊張,但海信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杯的賽場上時,央視主持人在播報新聞時感慨道:“歐洲杯56年以來終于和中國有了關系”,全球更多的觀眾和球迷開始打開電腦或手機搜索“Hisense”究竟是誰?
海信贊助歐洲杯并非一時心血來潮。早在2006年,海信就制定出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逐漸放棄OEM,在全球各國市場創立自主品牌。
2008年,海信首先選擇冠名澳網公開賽體育場館,連續七年贊助澳網公開賽,直到當地市場占有率超過20%;又贊助F1紅牛車隊和美國規模最大、最受觀眾歡迎的NASCAR汽車系列賽事,海信不僅被美國廣大消費者認知,還成功進駐了沃爾瑪、Costco 和Bestbuy等美國主流渠道……
“頂級體育賽事給了海信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林瀾曾表示,2015年時,海信的海外收入已經超過32億美元,此時贊助賽事是性價比最高的時候——如果企業規模太小,沒有國際市場的積累,贊助就基本上等于打了水漂;反之,如果國際品牌建設已經非常成熟,知名度已經很高,贊助的效益也不大。
2016年,海信首次贊助歐洲杯,還是一個“新兵”,缺乏實戰經驗。當時面向歐洲各國市場的產品備貨和銷售推廣的時間并不充足,賽事贊助后一度出現產品脫銷。
賽后,海信總結了經驗:經驗一,“大平臺成就大品牌”,這是海信最大的體會。頂級體育賽事能讓企業縮短建設全球品牌的時間。借助歐洲杯,海信在海外徹底拉開了與中國同行的距離。經驗二,補上了海信營銷短板,直至影響了海信人對廣告價值的認知,品牌建設走向快車道。
根據益普索調查數據,海信在歐洲五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品牌認知翻番,海外十一個調查國家的知名度從31%上升到37%。
全鏈條深度參與
在2020年歐洲杯即將到來之時,海信又一次作為頂級贊助參與其中。
第一次贊助歐洲杯,中國企業只有海信;第二次贊助時,中國企業已經成了歐洲杯頂級贊助的最大輸出國——12家頂級贊助商中,中國企業占到4席,超出了荷蘭的3席。
第一次贊助歐洲杯,海信只有電視產品、容聲冰箱等少數品牌產品出現在賽場;第二次贊助時,海信旗下海信、容聲、gorenje等主要子品牌均得到官方授權,呈現在廣告欄上。賽場之外,海信首次將歐洲杯IP與海信全球市場營銷活動深度綁定,以“聲量”拉動“銷量”,欲在全球實現品(牌)銷(售)合一。
一個成熟的球隊,不同位置的球員之間需要時刻保持攻防一體;一次成功的商業推廣,需要品牌戰略與市場戰術之間的協同配合。
第二次贊助歐洲杯時,海信對不同子品牌做了不同的市場定位細分。“海信/HISENSE”“TOSHIBA”為全球品牌,目標市場為全球各主要區域。gorenje作為70年歷史的高端廚電品牌,重點市場區域是歐洲;ASKO定位于北歐、澳大利亞等局部地區的高端廚電品牌;Regza主要針對日本及周邊的家電市場;“容聲”是一個專業冰箱品牌,在華歷史較長,出現在歐洲杯上主要是為了反哺中國市場。
預期到各品牌產品消費需求的激增,海信早早“備戰”,一方面列出生產計劃,讓設在歐洲工廠提前備貨;一方面從全球通過海運向歐洲調配產品。同時,海信54個海外公司從電商到傳統家電連鎖渠道,從數字營銷到終端推廣,與渠道、客戶共同打造各種促銷活動已超過1700多次,在全球打響了一場歐洲杯為主題的營銷大戰。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些年來每次贊助歐洲杯或者世界杯后,總會有人幫著海信算賬,算一下贊助值不值、賺沒賺?在海信品牌負責人龐靜看來,做品牌是長期主義者共同的選擇。這原本就不是一筆計較于當期投資收益率的經濟賬。
贊助世界頂級體育賽事,大大加速了海信全球化的征程。從2016年歐洲杯到2018年世界杯,再到2021年歐洲杯,海信的全球知名度從37%上升到59%,海外銷售收入從196億元增長到725億元,海外收入占比從不到20%上升到41.3%,自主品牌占比更是超過80%。
對于海信來說,贊助世界杯并非單單一次市場營銷行為,而是推動全球化發展的長期戰略。這本就需要從上到下各個層級的集體參與,需要研產供銷各個部門的橫向協同。由此,海信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制定出全鏈條各環節全面參與、協同的營銷戰略。
根據全球權威市場統計機構Omdia的最新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海信系電視以12.1%的出貨量份額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三星,在全球電視行業出貨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中,僅海信自2020年以來保持持續增長。
目前,海信從上到下形成新的共識與愿景,從歐美到日韓,從日韓到中國,世界家電產業正走進屬于中國企業的時代。今天,已經躋身世界第二的海信電視,未來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電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