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支撐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導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遲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表現為經濟增長的第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遲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表現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是創新,表現為經濟增長具有區域、產業、社會等各方面的內在協調性。從國內看,突破經濟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與問題要依靠創新;從國際看,抓住新工業革命帶來的趕超機遇需要依靠創新。

“報告多次強調高質量發展,為我們繼續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了具體部署,我們對未來充滿動力和信心!”……連日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廣東代表、干部群眾中持續引發強烈反響。

毫無疑問,作為經濟大省,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

在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背景下,廣東要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培育更多城市發展新動能,扎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在促進實現高質量供給和高層次需求兩端同步發力,推動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實現“高位賦能”,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與動力源。

廣東的新發展動能在哪里?如何走出高質量發展的“廣東路徑”?

必須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目前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產業新動能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數據顯示,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8.8%,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30.3%,投資均保持較高增速;廣東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先進制造業增長4.1%,增速均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

在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方面,廣東省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7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產值邁過萬億元大關,發揮支撐廣東制造業發展的“壓艙石”作用。

從制造大省到智造大省轉變,廣東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當前,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本質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廣東的“數實融合”布局早、起點高、規模大,數字經濟總量多年蟬聯全國第一,已經打開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窗口”。對廣東經濟而言,數字化不僅意味著技術的變化,還帶來了組織、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有著巨大的潛力。

其次,要更加重視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努力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關鍵核心技術要實現重大突破,關鍵是把我國量的優勢轉變成質的飛躍,以體系化的思路推進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設,提升創新整體效能。

對創新秉持體系化思路,一要持續深化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努力將廣東打造成為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二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年初廣東省政府報告提出將深入實施新一輪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建立“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新機制,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廣東路徑”,值得期待;三是要持續推進成果產業化,打造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

科技進步,歸根結底要為經濟發展服務。構建技術育成孵化體系,促進科學家與經營者高效對接,是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要義。

產業興、創新勁、動能足的廣東必將挑起經濟大省的大梁,為我國的高質量發展發揮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