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IN節慶·端午 | 屈原不姓屈、源自夏至,關于端午的“誤會”有多少?

導讀 原標題:非遺IN節慶·端午 | 屈原不姓屈、源自夏至,關于端午的“誤會”有多少?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

原標題:非遺IN節慶·端午 | 屈原不姓屈、源自夏至,關于端午的“誤會”有多少?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稱為“端五”。夏歷(農歷)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為午月,加上古人常將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龍禮俗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歷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關于端午節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愿望。2009年,中國“端午申遺”成功,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首次躋身世界“非遺”名錄。

出品| 搜狐文化

圖文 | Kean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